杭州白塔公园丨定格千百年杭城地标记忆 |
|
|
|
4月24日,踏入白塔公园,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在繁忙的快节奏生活中提供了一片宁静之地。除了美景,还有千年白塔、江墅铁路遗迹、京杭大运河也在此汇入钱塘江,公园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休闲放松,在铁轨古塔运河的交错中,漫步其中,会让人产生一种浸游于时间之河的恍然神思。 闸口白塔——古城水运的地标 “入港绿潮深蘸岸,披云白塔远招人”,该句出自陆游《萧山》一诗,现在作为楹联刻于白塔公园龙山亭中,强调了闸口白塔的水运地标功能。 闸口白塔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位于现在泛称的闸口一带,“闸口”指的便是五代时吴越王修建的龙山浑水、清水闸。这里自古便是水陆交通运输的枢纽地区,也是南宋时从钱塘江边进入京师的必经之地。矗立在这里的闸口白塔,因其挺拔的身姿,成为地标,人们只要在江上远远望到白塔,就知道距离繁华的临安城不远了。 铁轨遗存——-铁路运输的实证 走进白塔公园,可以看到两条贯通东西的平行铁轨,这便是1907年建成通车的浙江省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的遗存,闸口站是该铁路线南端的起始站。这条铁路线的开通也开启了闸口车站铁路运输的历史:1909年沪杭甬铁路沪杭段建成通车,1929年浙赣线建成运营,闸口站的客运效能逐步退去,后来又从客运站改为货场。1968年12月,它送别众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前往遥远的热土。 百年过后,曾经的车站成为了文化公园,繁盛的货运场景被浓缩抽象成雕塑展示在公园各处。比起车辆疾驰往来的之江路,白塔公园显得宁静平和,龙山河仍在静静流淌,与千年古塔与百年铁路一起展示着历史记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闸口车站仍然发挥了一段时间的交通运输与货物存储功能,从园区内具有丰富历史信息的工业遗存建筑可见一斑。 在白塔公园的西南部,可以看到两排东西向的建筑,铁轨从建筑中间穿过,是当年的闸口车站及仓储建筑群,如今建筑的外墙上仍然可以找到当年的使用痕迹。在建筑群的北侧还有一列绿皮火车车厢停靠铁轨上,吸引不少火车文化爱好者拍照打卡;另外,在白塔公园东北方向的白塔文化产业园,分布着原上海铁路局杭州机务段留存的建筑,建筑造型独特,风格别样,年代感十足,历史氛围浓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