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花卉系列|故园长系手足情·紫荆 |
|
|
|
4月1日,今日推出西湖花卉系列之紫荆。 紫荆是西湖早春开放的花卉。尽管它绿叶尚未从枝条萌出,那紫红色鲜艳的蝶形花朵,迎着春风,密密匝匝地簇生在丛生的枝枝丫丫上,满条芳菲,好似骨肉情深,兄弟久别重逢拥抱的激情,展现在游人面前,让人感受到紫荆独一无二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紫荆在民间一直是家庭团结、美满、骨肉难分的象征。晋代陆机有诗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后来又演化为兄弟分而复合的故事。在南北朝作家吴均的《续齐谐记》中就叙述了在杭州一带流传的这桩故事。大意是在临安有姓田的兄弟三人,父母已去世。有一天,兄弟三人闹着要分家。 他们将家产平均一分为三,包括庭院中一株高大的紫荆树也要砍掉分成三份。第二天,当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紫荆树一夜间即枯死。大哥田真极为悲愤,便对两个弟弟说:“树本同株,不忍三分而死,我们兄弟为手足,为什么要分开呢?连紫荆树都不愿骨肉分离,我们难道还不如草木吗?”兄弟三人十分惭愧,决定不再砍树,也不分家了。 人们根据故事情节便把紫荆叫做“兄弟花”,又称为“团结树”。而且由此引申用“紫荆”、“荆枝”等词代表兄弟手足情份。唐代诗人已频用为典了。李白《上留田》诗对某兄弟失和,写道:“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杜甫《得舍弟消息》诗中写道:“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无返处。”诗人以紫荆花被风吹落,喻兄弟在社会动荡年头离散。 唐诗人韦应物在《见紫荆花》中云:“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人们又将紫荆称作“乡情树”。 紫荆为落叶乔木,栽培品种多呈丛生灌木状。叶圆形,花先叶开放。开花时,不仅柔嫩的枝上绽开簇簇的花朵,就连那遒劲的老干也挤拥着艳丽的花簇,真是新枝韶华正茂,老枝青春不老,新枝老干争艳斗芳,故又叫“满条红”,花期为4—5月份。紫荆适应性强,北至河北,西北至陕西、甘肃南部,西至四川、贵州、云南,南至广东、广西都有栽培。 和香港的市花紫金花(左)不一样,紫荆(又)的花小且密 紫荆喜欢阳光,并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涝。紫荆播种、分株、压条均可繁殖。紫荆萌蘖力强,耐修剪,早春萌发前,剪除枯枝、细弱枝,以促进开花。 翻开中国古代书籍,可以找到不少关于紫荆药学方面的记载。紫荆的树皮、树根性平,味苦。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祛淤解淤、利尿等药效。 资料来源|《西湖花卉》,陈相强主编 内容来源:走近西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