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无障碍

古今西湖名人缘|梅妻鹤子林和靖


发布时间: 2025- 03- 12 15: 49 访问次数: 来源: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3月12日,今日推出古今西湖名人缘之梅妻鹤子林和靖。

在中国文化史上,隐士总给人学富五车,淡泊名利,呈现超然旷达、飘飘欲仙之感。陶渊明、严子陵、林和靖,他们视功名如粪土,在山野田园中怡然自得,找到真趣。

林逋,字君复,号和靖先生,他性情恬淡,是北宋杭州最具代表性的隐逸诗人。童年就成了孤儿的林逋,刻苦读书,他的学习,不是为了享乐荣华富贵,而是只求清醒济世,所以对科考没有兴趣。年青时在江淮一带游历,后来回到杭州,大概 40 多岁,开始隐居西湖,结庐孤山,一心归隐。

林逋

虽然不入红尘,但林逋交友甚广,担任过宰相的王随,杭州郡守薛映都很佩服他的为人,仰慕他的文采,他们在杭州任职时候,常常前往孤山与林逋写诗唱和,还自掏腰包帮林逋修返修宅院。

林逋终身不仕不娶,如五代罗隐那样喜欢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一生只中意种梅和养鹤,曾说自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鹿侣”。梅花是林逋的挚爱,他把爱梅的无限情感,都倾注在那首《山园小梅》的诗中: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妻鹤子

此诗首联直抒胸臆,说梅花的品质不同于其他凡间之花;以满怀喜悦的欣赏之情,突出描写了梅花特有的优美姿态和高洁的坚贞品性,又以梅喻人,抒发自己的隐逸之乐和超然之心。

到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再次表露心迹,在这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梅花间低吟浅唱,凝赏观注,这样的幽居生活多快活啊!哪里还需要用什么靡靡之音、觥筹交错之类的俗情来凑趣呢?

此诗一写,惊倒世人,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甚至劝说世人,不要再写咏梅诗了,因为想要超越林逋,几乎已不可能:

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

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梅花是林逋的妻子,鹤皋是他的儿子。在林逋的墓旁,有座放鹤亭,最初是元代陈子安所建。明嘉靖年间,钱塘县令王代又加以扩建,如今,亭内有《舞鹤赋》石碑一块,文章是南朝文人鲍照所撰,书法是清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的手迹御书而成。在道教的神话里,白鹤是神仙上天入地的骑乘工具,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骑鹤飞天翱翔。而林逋,因喜欢在西湖上乘船游玩,又经常有嘉宾来访,于是就想了个办法,买下两只仙鹤,取《诗经·小雅·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寓意,给仙鹤取名“鸣皋”。

鸣皋驯养之后,有了灵性。林逋外出时,便嘱咐童子如遇自己不在家中,有客到访,就放出鹤皋来,白鹤飞于空中,鸣于云上,林逋见鹤,就马上返回孤山会见访客。清代, “梅林归鹤”成了西湖十八景之一。

林逋墓

既为鹤子,放鹤亭旁的林和靖墓,墓畔他生前所养的“鹤皋” ,就葬在一侧,称为“鹤冢”。除了梅妻鹤子,林逋还与梅花鹿为伴,他的鹿,名字起得十分雅致,唤作“呦呦” ,取自《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他还写了首《呦呦》的诗:

深林摵摵分行响,浅葑茸茸迭卧痕。

春雪满山人起晚,数声低叫唤篱门。

归隐总是令人感到有些孤寂,但林逋并不寂寞,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以鹿为侣” ,使其清苦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归属。此情此景,正如后人通过楹联道出了他的心灵所悟:林则徐称“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黄文中赞“山孤自爱人高洁,梅老惟知鹤往还”。孤山,正是因为有了林和靖,让人们在缅怀之余,虽“梅花已老亭空鹤” ,却“处士长留山不孤”。

放鹤亭

作者简介:钱钧,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监事、导游分会会长;出版过《华东黄金旅游线导游词》等类书籍25本。

内容来源:走近西湖





主办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浙ICP备2023025396号-1
技术支持:杭州瑞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证编号: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2497
网站标识码 3301000015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