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百亭|文澜阁乾隆御碑亭 |
|
|
|
5月11日,今日继续推出西湖百亭之文澜阁乾隆御碑亭。 乾隆御碑亭,在文澜阁假山池塘东侧,整个御碑亭在第一进院落中耀眼夺目,金碧辉煌。 乾隆御碑亭为重檐攒尖顶木结构平面呈六角形方亭,面积53平方米,十二根朱红抱柱擎托着六角重檐攒尖顶的伞状黄色琉璃瓦屋面。因其为皇家敕建,黄色瓦饰,形状如伞,人们又称之为皇伞。亭内御碑乾隆题诗,和《四库全书》上谕,由浙江巡抚谭钟麟謄录。亭南有古松、古柏各一株,均有百年以上龄了。亭中御碑高5米,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帽上缘和碑身四周精雕细刻生动传神的五爪巨龙,流云袅袅,瑞气千祥,造型精致。 篆刻:乾隆御碑亭。 边款:在文澜阁假山水池东,甲辰正月立新刻。 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是《四库全书》上谕: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内閣奉上諭:朕稽古右文,究心典籍,近年命儒臣編輯四庫全書,特建文淵、文溯、文源、文津四閣,以資藏庋。現在繕寫頭分告竣,其二、三、四分限於六年内按期蕆事,所以嘉惠藝林,垂示萬世,典至鉅也。因思江浙為人文淵藪,朕翠華臨莅士子涵濡敎澤,樂育漸摩,已非一日,其間力學好古之士、願讀中秘書者,自不乏人。茲四庫全書允宜廣布流傳,以光文治。如揚州大觀堂之文匯閣、鎮江金山寺之文宗閣、杭州聖因寺行宮之文瀾閣,皆有藏書之所,著交四庫館再繕寫全書三分,安置各該處,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觀摩謄錄,用昭我國家藏書美富、敎思無窮之盛軌。欽此。光緒七年六月吉日兵部尚書浙江巡撫臣潭鐘麟恭錄。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正月,高宗第六次南巡,到杭州时为三月辛丑,此时文澜阁已建成。乾隆皇帝亲览其地,赐题敷文观海匾额并作《题文澜阁》诗: 四庫抄成蕆次第,因之絜矩到南邦。 班傭此實官帑發,盧徑彼殊眾力扛。 衮鉞必公慎取捨,淄澠細辨斥蒙龐。 范家天一於斯近,幸也文瀾乃得雙。 御碑北侧 附录全文: 高宗純皇帝禦制題文瀾閣 四庫鈔成蕆次第,因之絜矩到南邦。壬寅秋以四庫全書,分弆文淵、文溯、文源、文津四閣者,已次第就蕆,因思江浙為人文淵藪,宜令廣布流傳,敕發内帑,雇覓書手,再繕全書三分,安置揚州之文匯,金山之文宗,及此杭州文瀾三閣,俾東南士子得就近觀摩,竝有旨令不必靳固准者鈔寫者鈔寫,但不可致錯亂遺失,以昭我國家藏書美備,教思無窮之至意,班傭此實官帑發,盧徑彼殊眾力扛。按唐盧藏用始隱終南山時,有意當世人目,為隨駕隱士,晚乃就徵,拜徇權利,司馬承楨將軍,還山藏用,指終南曰:此中大有嘉處。承楨曰:以僕視之仕宦之捷徑耳,前辦理四庫全書四分時,准個謄錄,自備資斧效力五年期滿,給予議敘。其中人數眾多,不無倖進,借此為終南捷徑者,既慮有礙選法,亦非榮勵人才之意。是以後次續繕全書三分,飭發内帑銀百餘萬兩,覓書手予值繕寫,在鈔胥等,受值傭書,即同和雇,而書成又不致濫邀議敘,仍於銓政無礙也。兗鉞必公慎取捨,淄澠細辨斥蒙龐。範家天一於斯近,幸也文瀾乃得雙。 頭品頂戴兵部尚書浙江巡撫臣譚鐘麟恭錄 谭钟麟(1822年-1905年),字文卿,湖南茶陵人,晚清大臣。 1856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知府、河南按察使。1871年,出任陕西布政使,旋护理巡抚。在陕任内,兴义学,立书局,疏浚郑白渠,发展种桑养蚕业。1875年,实授陕西巡抚。1879年,调任浙江巡抚,招抚流亡,核实漕粮,更定厘税,修整海塘,重建文澜阁,颇以治闻。1881年,谭钟麟升迁陕甘总督,减免苛捐浮税,疏舒民困。1888年,谭钟麟因目疾奏请回籍调养。1891年,谭钟麟奉诏入京,以尚书衔补吏部左侍郎,兼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历任工部尚书、闽浙总督、福州将军、两广总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谭钟麟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因对慈禧太后租借香港九龙于英国事件不满,以年迈为由告老辞官。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逝世。 谭钟麟(网络)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谭钟麟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因对慈禧太后租借香港九龙于英国事件不满,以年迈为由告老辞官。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逝世。 作者简介:沈立新(1954.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湖印社社长。 来源:走近西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