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之谜系列|空谷传声自有缘由 |
|
|
|
3月29日,继续走近西湖之谜系列之空谷传声自有缘由。 孤山北侧的放鹤亭一带和相隔北里湖对面的葛岭、宝石山之间有一片空旷的水面与空地,人们惊奇地发现,站在北里湖南侧的“云亭”一带,对着葛岭大声一叫:“喂——”。稍许,就会听到对岸传来一声悠长的“喂——”。这就成了西湖风景中一大奇景叫“空谷传声”,这种看不到的特殊风景叫“意景”。 宝石山日落 放鹤亭 集诗僧、情僧、革命僧三位于一体的苏曼殊大师,1916年创作的小说《碎簪记》中就有描述北里湖一节文字:“余同庄湜既登孤山,……在放鹤亭游览,忽一碧睛女子高歌曰:‘有爱足矣,何须多求?’女歌毕,即闻空谷作回音,亦曰:‘有爱足矣,何须多求?’时一青年继曰:‘哦!姑娘!爱至深切即成烦扰。’空谷作回音如前。游人均大笑。”苏曼殊的这节文字当属最早描述“空谷传声”的奇景。 苏曼殊 那么,隔着湖面和空旷地带怎能聆回声呢?这要从声音的传播说起,当声音的叫喊或发出后,会振动空气,形成声波。声波的传播不仅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异(据测,空气在0℃时,声波传播速度是332米/秒,在20℃时是344米/秒,30℃时是349米/秒),亦会和空气中含有的砂尘微粒以及树林和建筑物等的吸声强弱有关。 声波要形成回声,首先要有适当的距离。据测定,当声源(即人叫喊的地方)与障碍物(山体、墙壁等)相距17米以上,才能将原声和回声区别开来。所以,一般反射回来的声波,要在发过去的声波消失至少2秒钟后才能听到。其次,障碍物要坚硬,吸声系数小,才能成为良好的声音反射体。 孤山北面“云亭”一带,面临空旷的北里湖水面,空气清新,吸声物质较少。与对面葛岭山体大约相距有300米左右,加上葛岭一宝石山由坚硬的火山岩组成,山势具有一凹形弧度,具有良好的声波反射条件。众多游客和晨练的人们,每当走过这里若行乐地叫喊,即可“……聆听湖上回声,正可大享耳福,有如置身深山幽谷,平添许多游览的诗情幻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