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八百岁,身高六十米,还能登上肩膀远眺的将军,你见过吗? |
|
|
|
10月4日,国庆长假第4天,金秋时节已经在张望着,随时准备展开它天高气清的日程表,又到了适合登高览胜欣赏秋景的季节。在钱塘江畔,有一位“将军”,镇守江水千年,依然可容登临其肩头,赏秋景如画。它,就是六和塔。 六和塔:始建比《黑神话悟空》中应县木塔还早百年的古塔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比近期大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引用的应县木塔还要早上近一百年。据传吴越国王钱弘俶建造六和塔的目的,正是为了镇压钱塘江汹涌澎湃的潮水,护佑一方百姓平安。杭州人说六和如将军,不仅是塔型雄壮敦厚,也是因为它身上蕴藏的这层深厚的愿景。 北宋末年,六和塔毁于兵火,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起,南宋朝廷与僧人智昙先后筹资建塔,足足用11年时间将塔复建完成。 南宋文人曾写《六和塔诗》云:“往来塔下几经秋,每恨无从到上头。”秋日登塔,观潮、观秋景,可说是杭州老百姓秋日to do list中的重要部分了。 明代时,六和塔顶更有山中月桂因风飘落的传说。登塔赏秋,金桂飘落,香风遍地,岂不美哉? 乾隆七至六和塔:一段帝王与古塔的深情对话 不仅老百姓爱登六和塔,皇帝也不愿错过。乾隆皇帝六次南巡,竟七至六和塔,不仅给六和塔每层都题写匾额,融入巧思,让七块匾额每块首字都为当层的层数,还写下一篇《登开化寺六和塔记》,记载其父雍正修缮六和塔,镇压江潮,护佑百姓平安之功。 就这样,千年来,这位镇潮将军的肩头曾站过无数文人墨客,印刻下有形无形的历史印痕。如今,它依旧耸立于钱塘江畔,作为杭州的重要地标之一,默默守护着我们。 六和塔集章:串联起历史与金秋的浪漫 国庆期间,市民游客朋友们登上六和塔,就能在塔下盖到代表六和塔形象的“六合将军”印章,乾隆皇帝曾写过的那七块匾额印章、“江南牡丹园”印等。六和塔的桂花已盛开,在登塔观秋景之余,收集印章、对话历史,共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记录下属于您的金秋美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