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春节习俗多,一起来学歌谣讨福彩 |
|
|
|
春节进入倒计时了,年轻人都会去聚会唱K。那老底子杭州人过年要唱什么呢?当然是歌颂中华传统美啊!这几天不妨去我们遗产点之一的塘栖看看年货节。我们发现杭州运河沿线有好多传统歌谣,今天就来教大家三首吧! 杭州运河段两岸的街巷里弄间,与杭州及全省城镇农村一样,在每年春节期间都有规模不等的舞龙灯、舞狮子和各种讨彩活动。在余杭历史文化研究《运河古今》一书中,记载并记述了一首边舞边唱的《舞龙灯歌》,这是关于春节元宵期间群众性的舞龙队在各家店堂前舞青龙祈吉利的歌谣。 《舞龙灯歌》 青龙飞舞到店堂 天下大平万年长。 一祝店家生意好 财源茂盛达三江。 二祝进货多利市 生意兴隆四海旺。 三祝东家身健康 多子多孙财满堂。 由于运河两岸的店家有崇拜青龙的传统习惯,因此舞龙队一进店堂,便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离店时还会赠上红包。 《宋书》中更有一段记载:“(周公旦)与成王观于河洛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这就是青龙献宝的故事。青龙是富贵之神,又会献宝,所以商家店主都视它为最吉祥之物。 另外,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十分讲究“四方四象”的布局,即青龙居东,白虎居西,朱雀居南,玄武(灵龟)居北。青龙象征东方日出,表示兴旺。更为重要的是,浙江民间将家中的水缸唤“青龙缸”,有镇火灾的意思。青龙舞队到,一可兴旺。二可镇火,所以商家店主都笑脸相迎。 除迎青龙舞队外,春节元宵期间,杭州运河段两岸店铺民居前,来自外地乞讨者也往往络绎不绝,最常见的是“佯扫地”和“调元宝”。 佯扫地也叫“佯扫佬”,表演者手执扎有红绿丝线的芦芒扫帚一把,做样作姿。据《古歌悠扬》载,佯扫佬艺人以除岁排、说吉利话的形式,挨家挨户表演,求取主人家的赏钱赐物。其所唱的歌句生动有趣: 《佯扫地》 扫扫过东,东边有条好青龙 青龙伴米缸,白龙酒缸 缸缸满,甏满,一年四季吃勿完 扫扫上南,东家娘娘要看委 看见头蚕好,二查室 茧子白洋洋,船船蓝子石板硬 扫扫过西,西边一对好金鸡 金鸡会得喻,风凰会得飞 勿吃谷,勿吃米 一扫扫落北,东家娘娘要遗屋 前头造起前三厅,后头造起后三厅 读书小信要造状元厅,东家小姐要造绣花厅 《调元宝》的形式,与《佯扫地》相仿,献艺者手拎一只用细竹丝扎成的大元宝,外层贴有铜箔或锡箔,称“金元宝”或“银元宝”。 圆圆的元宝心上贴有一“福”字,元宝下端系黄色苏络,状似元宵灯市上的元宝灯。表演时艺乞提大元宝在门口或堂前舞动一番,边舞边唱。一般唱词为: 《调元宝》 元宝调进门,请来大财神 元宝调一调,福禄寿全到 元宝圆又圆,百季保平安。 元宝两头翘,生意年年好 其实歌谣也好,民俗也好,都是为了咱们热热闹闹过个好年。 就借着这三首歌谣,运河综保中心给大家拜年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