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1026149/2015-1105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5/7/17 16:51:47 | |
发布单位: | 名胜区管委会 | 主题分类: | |
有效性: | 有效 |
发布日期: 2012- 05- 17 00: 00 访问次数: 来源: 名胜区管委会 |
一、引言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信息化“十二五”详细规划》(以下简称信息化详细规划),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信息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总体规划能够落地实施,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市园文局)(以下简称区(局)信息化建设的架构、技术路线、建设阶段、资金预算、建设运维模式、风险控制等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对信息化总体规划部分的具体建设内容提出实施计划。信息化详细规划主要目的是将信息化总体规划部分的内容按照区(局)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具体落实。
本信息化详细规划共分14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实施报告的目的和概要情况;第二章针对调研阶段区(局)管理服务需求,提出相应信息化解决方案;第三章为区(局)信息化建设原则与策略;第四章介绍了“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与框架结构,并制定信息化建设技术路线;第五章是对标准规范体系进行规划;第六章对数据中心建设进行规划;第七章从核心的应用体系层面来描述“十二五”具体建设内容;第八章对网络体系进行规划;第九章对信息化管控模式进行规划;第十章对安全保障体系进行规划;第十一章针对区(局)信息化建设和总体规划的内容,结合信息化实施的常规流程,对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对每一阶段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以及实施进度进行分析;第十二章分析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预算,对信息化规划建设项目每一阶段以及不同年度内的投入预算进行说明;第十三章对区(局)信息化建设采用的建设及运行维护模式进行分析;第十四章分析信息化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风险提出控制建议。本报告还包含一个附件,介绍国内外景区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标杆,供区(局)在整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参考。
在规划过程中,参考了大量依据,现列出部分如下: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
《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0)》
《杭州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
二、信息化关键需求分析
根据调研阶段对区(局)各处室及直属单位管理需求与信息化需求的调研分析,区(局)管理服务要更上一个台阶,需要在主要业务管理与服务节点进行提升,借助信息化工具,提出具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2-1 信息化关键需求分析与解决方案
类别 | 管理服务需求 | 管理服务需求内容 | 信息化解决方案 |
职能管理 | 信息检索 | 智能搜索、模糊搜索 | 升级完善OA系统功能,增加智能搜索。 |
日常管理 | 统一登录入口,多个系统可一个界面一次登录。 | 开发建设综合管理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实现统一入口登录,统一认证。 | |
移动办公 | 非办公区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公务办理。 | 升级完善OA,建设移动办公系统。 | |
权力阳光 | 名胜区各项审批事务便捷化处理,流程透明化,让权力更加阳光;根据监督检察“人权、财权、事权”的核心要求,重点监督管理名胜区“资源、资产、资金”的占用与使用情况。 | “十二五”期间,完善数字监察系统,监察范围覆盖名胜区管委会主要业务。对名胜区资产、资源进行监督,包括房屋出租、景区招商、景区资产转让等;对区(局)重大项目资金进行监督;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建设名胜区权力阳光系统,形成与园文系统一体的名胜区网上政务大厅,实现名胜区各项审核审批事务的网上办理与公示。 | |
工程项目管理 | 对西湖综保工程、城区绿化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及名胜区其他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流程项目管理。 | 以单个工程项目建设为试点,开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监管,完善后拓展开发针对其他业务的项目管理模块。 | |
视频会议 | 按照上级要求,实现省、市视频会议接入。与下级部门与单位实现多层级、全覆盖的视频会议。 | 在第一会议室与省、市两套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对接;建设覆盖全区(局)的多层级视频会议系统;整合、统一管理多套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多层级视频会议。 | |
遗产监测 | 遗产档案管理 | 完善遗产信息档案,包括遗产基本信息、日常体检信息以及监控监测信息的管理。 | 建立遗产健康档案数据库。 |
监测监控 | 结合GIS系统,对24处遗产进行管理,实时、在线监控监测,同时,对遗产区附近车流、人流进行监测,保护遗产健康。 | 完善遗产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以“一个系统、二级管理、三库支撑”为核心的监测系统体系,实现对遗产点的实时监测监控,通过与GIS及移动物联网的对接,实现预警分析、可视化管理等决策辅助功能,实现应急指挥。 | |
预警分析 | 对遗产及遗产区附近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对异常产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 ||
景区管理 | 调度分流 | 景区高峰期人流、车流的调度分流,热门冷门景区的客流平衡、透导,事故路段车流疏导管理。 | 合理利用景区户外LED电子屏及其它终端设备引导客流去向与分布。 |
应急指挥 | 对景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以及指挥管理。 |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开发建设调度指挥系统应急指挥子系统。 | |
收费服务 | 各景点门禁及门票收费管理。 | 开发建设景区门票系统。 | |
客流统计 | 对景区客流量进行统计。 | 利用运营商通讯技术,同时结合视频监测、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对景区客流统计。 | |
城区绿化 | 数字绿化 | 改变原有园林绿化业务人工管理的传统方式,对园林绿化信息实施掌握,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对实现数字化、直观化管理并逐步向智慧化前进。 | 继续完善“数字绿化”系统,将城区绿化数据纳入区(局)数据中心,在区(局)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的基础上开发针对园林绿化业务的专题应用, 依托数据中心、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加强园林绿化信息化深入应用,融入绿化管理的最新智慧,逐步建设“智慧园林”。 |
古树名木管理 | 对杭州城区古树名木档案管理,对古树名木健康状况、病虫害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异常预警。 | 完善古树名木档案数据库建设,开发建设古树名木系统。 | |
文物保护 | 文物档案管理 | 向国家文物局电子化报送文物普查数据,数字化管理全市文物数据。 | 基于国家文物局下发的文物普查系统,采集整合全市文物数据,建成数据完备的杭州市文物电子档案。 |
文物保护管理 | 对馆藏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实行实时监测、跟踪监控、文物巡查等监督管理。 | 建立文物保护系统,功能包括对不可移动文物的GPS定位、追踪、远程监控、文物预警分析、决策支持、文物巡查。 | |
文博安防管理 | 现有安防系统难以避免人员疲劳、反应等造成的疏忽,需要先进管理手段避免安防漏洞。 | 建立完善的智能安防管理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等,提前预知博物馆安防所面临的异常情况,尽早做出应急反应。 | |
智慧博物馆 | 建立数字博物馆、将档案资料数字化。并实现数据共享、文献检索。 | 建立智慧博物馆系统,数字化管理数据、资料;打造虚拟的在线博物馆,对外开放部分应用;对接区(局)其他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 |
信息化 | 信息化管控 | 整合区(局)分散信息资源,统一协调管理信息化建设、运维。 | 在区(局)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信息中心,负责区(局)信息化日常管理,信息化项目申报、预算的报备监管。 |
旅游电子商务 | 网上门票预订支付,相关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与物流管理。 | 完善旅游电子商务建设。 | |
GIS | 至少7部门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图文应用管理需求,主要包括遗产监测、景区管理、城区绿化、文物保护及公众服务等。 | 建立全局共享的GIS平台,结合各业务条线(遗产监测、景区管理、城区绿化、文物保护及公众服务)开发专题化的业务应用,整合资源,图文显示,揭示规律,辅助决策。 | |
数据中心 | 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区(局)信息资源,有效支撑业务发展需要,保证数据的高质量和一致性,为统计分析以及辅助决策提供保障。 | 整理和标准化已有数据,对应用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形成集信息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交换、发布、应用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库与应用系统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