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1026149/2021-313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04-21 | |
发布单位: | 名胜区管委会 | 主题分类: | 综合类 |
有效性: | 有效 |
发布日期: 2021- 04- 20 11: 02 访问次数: 来源: 西湖西溪管委会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
复函编号:杭西管提〔2021〕006号
签 发 人: 翁文杰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杨柳春委员在杭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的建议》已收悉,我委十分重视,经研究,现将会办意见反馈如下:
一、西湖西溪智慧化建设总体现状
近年来,西湖西溪景区在数字景区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一是建成“西湖西溪”一体化管控平台,持续推动领域物联感知设备建设和数据接入,实现4大类36项数据资源共享和数据动态监控、信息交换与发布、辅助决策、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二是持续深化场景运用,构建生态遥感监管技术体系,实现对景区管理管控行为的动态跟踪监测。三是在全国景区首推“无杆停车”智慧应用,景区61个国有停车场的停车杆全面“下岗”,引发社会广泛赞誉。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
在技术支撑方面,硬件感知设备建设不足,基础数据积累少、数据质量不高、技术能力不强;在数字应用方面,全方位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数据治理、数据决策的作用;在人才队伍方面,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数字赋能后的管理运营能力相对不足。此外,西湖西溪景区管委会财政基础薄弱,各项投入主要依靠市财政拨款。所以,投入与其他区县相比,有不少距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整治景区旅游乱象,创建“三无”景区。借助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黑车、黄牛、野导的自动识别、主动预警和告警联动,运用物联感知、AR智能识别、多重数据碰撞等手段,变被动监控为主动预防,着力创建无黑车、无黄牛、无野导的“三无”景区。
2.建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整合景区测绘地理信息、河流湖泊、国土资源、林业资源、空间规划、地下管网等数据资源,建设形成地上地下一体、二三维一体的时空地理信息平台。通过运行模型构建、西湖西溪全域实景三维地图建模,遥感监测、数字孪生等新科技手段,归集、构建和还原景区本底信息。
3.持续深化证件数字化,真正实现一码通游西湖。计划开发“景区通用码”,实现无论何种途径购买的门票凭证,均可“一码通行”。最大程度简化操作流程,降低管理难度,提升游客体验,实现门禁通行效率和防控管理保障双提升。
4.打造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提升“双西”智能化服务水平。以智能客服为出发点,建成多语种的“智能化、服务化、数字化”智能服务系统,向各国游客提供导游显示、自主讲解、公共服务设施导航等服务。逐步推广引入智能机器人等终端设备,向游客提供接待、景区介绍、服务咨询、位置导航等智能服务。基于语音大数据分析,挖掘有效数据提供游客精准服务。
5.加强“双西”人车服务协同管理,实现智慧出行。通过建设“双西”人车服务协同平台项目,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时感知景区游客人、车、路实时动态,实现人流、车、路安全控制和协同管理,实现车辆行驶路线、停车、公共服务设施等智能引导,实现游客安全提示、观光路线引导等智能提示。
特此反馈。
(联系人:周礼铭,联系电话:18868137330。)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
202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