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1026149/2020-011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3-03 | |
发布单位: | 名胜区管委会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有效性: | 有效 |
发布日期: 2020- 03- 03 10: 16 访问次数: 来源: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博物馆发展的第十年,也是博物馆十年发展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在全体人员的配合下,我们很好地完成了这一答卷,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一年来,全馆累计接待游客190.3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约82.9万人次,讲解818场,开展公益活动974场,推出临时展览8个,回收观众调查问卷及访谈4500余份,观众满意率达99.49%,媒体直接报道共计770次,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3.2万人,《中国文物报》在“工艺专刊”创刊号上刊登我馆创新做法。首个入境展“潘多拉的盒子:20世纪两依藏化妆盒手袋艺术展”荣获第十三届(2018年度)浙江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获评2018年度杭州市第二课堂先进基地、2019年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称号;“文化使者”志愿服务队荣获杭州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2019年工作进行总结。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党建引领见成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馆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化兴盛行动”、“工艺振兴”、“文旅融合”等关键词,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并严格对照党建责任清单和2019年度党建基础工作实绩考核指标,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层层压实责任,以党建带动全馆工作开展。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点加强党员理论学习,牵头研究解决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从服务群众、创新发展、强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完成《关于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推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将主题教育成效内化为自我革新的思想自觉和真抓实干的行动自觉。坚持“三会一课”基本制度,认真开展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全年组织召开支委会20次、党员大会6次、民主生活会2次、书记党课3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党员志愿服务3次,“学习平台”稿件录用率位居系统前列,完成廉政风险点排查,建设好党支部战斗堡垒。
(二)十年一剑展风采
作为建馆十周年的全面展示,于2019年推出了建馆十周年系列活动,以精彩的活动组织、生动的全媒体宣传、优质周到的服务保障向来自全国范围的领导、嘉宾和社会公众展示了博物馆风采。一是完成工美馆公共空间提升工程。新增工业厂房独特的窗洞形态铜制门头和清晰的标识指引,以更为醒目的外观提高馆区引流能力;拓宽主入口的安检门厅,按观众参观习惯及展示安全调整服务台及临展厅出入口的位置,并开辟母婴室,进一步优化了工美馆区功能布局,提升公共服务。二是策划推出原创展览。推出“海市蜃楼——17至19世纪外销装饰艺术展”和“我们的十年——建馆十周年回顾图片文献展”,分别从专业积累和成长轨迹两个维度来汇报工美馆群十年的发展成果。外销装饰艺术展依托本馆研究力量和历年馆藏,用近两年时间精心打磨而成,具有较高学术价值,通过更成熟的社会化展品组织方式、创新的展陈设计和更为全面的“线上+线下”展览传播手段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十周年图片展搜集了博物馆自筹建以来大量档案资料,几易文本,内容详实又重点突出,并结合微信公众号推出特别策划系列,通过历任馆领导、专家大师、热心市民等人物专访,全方位、多角度地讲好“我们的十年”。三是发起成立工艺振兴联盟,组织两个全国论坛。与中国文物报社历经大半年充分酝酿,精心筹划,于9月26日杭州首个工匠日联合其他9家文化机构发起成立“工艺振兴联盟”,汇聚从事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研究推广的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工艺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打造传统工艺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并同步推出首届“工艺振兴”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业内同行和发起单位代表作交流探讨。立足展陈实践,承办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专委会主办的“策展:实践与跨界”学术交流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馆长、青年策展人和艺术界策展人围绕“策展”进行深度探讨,并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授予“博物馆学实践基地”,两项学术活动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四是完成馆群综合提升。根据十年藏品征集成果,完成四馆基本陈列94件(套)藏品更换,6件(套)馆藏重点文物展柜更换;接上景区统一步调,将四馆基本陈列“一物一码”标识更换为高德语音导览,纳入景区的数据系统中;在刀馆大厅设立捐赠墙、荣誉墙、共建墙,升级四馆新LOGO,开发十周年特色文创衍生品,策划推出《我们的十年》馆群宣传片。
(三)业务工作夯基础
一年来全馆各项业务工作有力推进。一是展陈实践继续积累。除配合十周年原创展外,今年还先后推出“潘成松石雕艺术展”、“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杭州站?美美与共”、“南宋小百工——青少年教育体验展”等3个原创展,推出“雕+塑?星城作品展”、“第一届匠心·匠作工艺美术成就展”、“回首经典 铭记辉煌——中国近现代陶瓷雕塑精品展”等3个联合展,“清风出袖——中国折扇展”、“百兵君子——千年一脉的中国剑文化展”2个原创展赴馆外交流。承办策划了杭州文博会“辉煌七十年 我和我的祖国”工艺美术精品展,承办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和《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杂志社主办的“挑战与对策——博物馆展览策划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二是教育活动继续创新。以社教部为主策划实施首个青少年教育体验展“南宋小百工”,配套开发工美系列课程14个,推出小小讲解员夏令营、“博物馆之夜”等特色活动,编撰出版的童书绘本《我的木偶师朋友》以第一名入选2019年度博物馆主题优选童书,成为博物馆社教工作的创新载体。第九届青少年创意剪纸大赛采取双主题、双赛制,全国范围内收到作品1734幅,众多风格独特的优秀作品涌现,河北、山东等多地开展推广活动14场,在杭州地铁站和爱国主义教育专线上流动展出成果。开发《运河上的桥》《刀光剑影任我行》等研学课程,推出工美四时系列主题活动,其中“端午赠扇”、“中秋友邦之约”等品牌效应进一步体现。启用讲解及活动预约微信小程序,以“一馆一特色”优化四馆互动区和体验项目,升级“博物馆之旅”儿童思维导图。三是文保科研继续深化。全年新增馆藏353件(套),其中捐赠品151件(套),社会捐赠渠道有效拓展。定制安装展厅文物温湿度实施监测系统,增设入藏品消毒杀菌环节,完成两件伞藏品修复,全年通过馆内外展览利用馆藏品344件,稳步推进“伞类文物的保护修复”、“黑纸扇的保护与传承”等省、市级课题,对区级课题“杭州地区铁质刀剑、剪刀类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立项并进行前期调研,出版《100件藏品中的中国外销装饰艺术》2分册图录及典藏系列工美分册《百器惟新》,完成《杭州工艺美术史》编撰。四是文创交流继续扩大。全年参加会展交流11次,先后随省博物馆联盟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依托杭州会展公司新杭线?传统工艺创新展,将我馆文创衍生品带到国内外多地展销。联合王星记策划实施“扇动风发——杭州雅扇文化月”活动,成功众筹全棕泥金黑纸扇。配合临展开发文创衍生品24个品类、39种花色,文创经营较去年有所增长。五是安全保障继续夯实。启动杭一棉历保建筑安全保护工程,完成办公室搬迁,修缮方案制定和房屋检测等前期工作。以安全责任制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立体检查整改考核和长效管理机制,配合完成全年展览现场秩序维护以及文物点交押运的安全工作,全年各类检查发现问题974个,都得到了及时整改;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习2次,全年平安无事故。
回顾2019年,我馆各项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离不开理事会的指导和帮助,更离不开同志们的辛勤努力付出,具体体现在四个“充分”上。
(一)充分发扬协同作战精神。以“十周年项目”为抓手,有力调动全馆资源,将全馆职工、大师、志愿者、物业拧成一股绳,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通过尝试执行策展人制度,徐虹、樊孝林、姚樱、张璐等一些优秀的年轻同志走向前台。不断健全团队建设,全年组织开展月度学习会19场,馆外培训继续教育36次,“我们的十年”、“一把手面对面”等职工群团活动6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集体归属感。
(二)充分依靠理事会智库。今年理事会工作成效显著,理事们更为积极、深度地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来。我们的名誉馆长和名誉理事长毛昭晰先生,在病榻上向国家文物局建言,助力工艺联盟发展。理事长吴祖熙在承办文博会工艺美术七十周年精品展、大师资源对接、工艺振兴联盟专家推荐邀请等方面给予支持,并直接帮助我馆征集到非常珍贵的乐清细纹刻纸国大师作品70余件;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将G20国宴瓷2套、7501毛主席用瓷(恢复版)等珍贵作品捐赠给博物馆,率先垂范引领社会捐赠。还有严建强、王伟础等理事在发展定位、活动推广等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在助力博物馆更好发展。
(三)充分发挥“大师”优势。实施“大师带徒”第二轮项目,创新手绣传习班传承载体,联合中国文物基金会、腾讯公益发起“留住手艺”公募项目,传承范围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大师工作室”更新漆艺、玻璃两个项目,在馆内开展“大师工作室主题月”手工艺特色主题活动,参加“工艺振兴联盟”活动,赴馆外开展万达风筝节、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招待晚宴等文化交流活动53场,第一次组团走出省外,在上海大世界举办展览,不断拓展影响力。大师们利用博物馆这个平台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合作,走进学校、文化机构和商场,成为我馆彰显工艺特色、活态特色的金名片。
(四)充分联合社会力量。进一步扩大博物馆“朋友圈”,全年新增共建学校、单位14所,依托“流动博物馆”输出教育活动20场。与杭州文澜幼儿园、杭州市第二军休所、诸暨荣怀教育集团等单位开发深度共建项目,以分众服务提升我馆公共文化输出水平。重组志愿者委员会,深化志愿者自主管理模式,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976人次,自主策划举办活动7场,其中“古韵今颂 文化复兴”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市志愿服务大赛银奖,成为我馆社会宣教的新生力量。
建馆十年,在奋斗中共成长,是我们送给博物馆最好的十岁礼物,也是博物馆对我们每个人的最佳回馈。在这里,我谨代表博物馆向每一位努力付出的博物馆人致以深深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们的主管单位领导、理事们、大师们,志愿者们,还有物业的兄弟姐妹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2020年度新思考和工作部署
当下,国内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文化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博行业职称改革意见等行业政策发布;国际博协京都大会召开,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新的探讨,博物馆在全球社会引起更多关注与讨论,对博物馆的行业发展来说迎来了好的时代。另一方面,我们再次经历了主管部门的调整,即将迎来事业单位改革等不确定因素,博物馆行业竞争日益加大,各类资源的争夺日趋紧张,我们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压力和挑战。十年发展,工美馆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闯过很多关,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发现问题中自我革新,在解决问题中蜕变成长。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如何继续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在下一个十年再上层楼,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连串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如何在现有的政策体制下,更好地激励成长,实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让博物馆的年轻人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馆本身藏品资源、管理经费都非常有限,如何创新思路、突破瓶颈,确保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地融入运河文化带建设,以继续彰显“运河特征”?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共建的实效性,找到和储备志同道合的“伙伴”,借势借力实现合作共赢?如何设计宣传体系,集中发力,打造博物馆的品牌效应,扩大社会传播?我们博物馆是开放馆区、逐年上涨的参观流量、日益老化的设施设备,逐步增多的修缮工程等,如何创新管理手段全方位保障博物馆安全?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个博物馆人的深思。
以上述问题为导向,我馆在2020年将紧密配合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继续坚持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行业专题博物馆”的目标,以新成立的“工艺振兴联盟”、“博物馆学实践基地”为抓手,进一步深耕业务、做实内功,凸显特色,推动博物馆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结合理事会意见反馈,就2020年全馆工作提出七条发展思路。
1、探索加强党建引领的新方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主题教育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持续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党建促业务,切实营造风清气正、踏实肯干的团队氛围。
2、探索科学培养人才的新举措。一是完善职称评聘、临时展览项目管理等办法,鼓励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年轻人走向前台,努力打造积极向上的实干团队。二是配合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指导下,优化岗位设置结构比例,规范和完善用人制度。
3、探索持续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坚持“以展览为中心,打造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推动全馆业务发展”的思路不动摇,重点以“博物馆@当代艺术:永远有多远”展览工作为抓手,探索与省级馆、专业馆联合策展的新方式,在开放合作中打开工作新局面。继续推进展陈实践,做好“大匠之风”系列之“朱军岷铜雕艺术展”、“凭阑观史”系列之“清代女性服饰与闺阁文化展”两个原创展的策划实施,跟进2020—2021年跨年展和乐清细纹刻纸展的筹划,并围绕展览开展好学术研究、社教推广和文创开发等一系列工作。积极筹备2021年原创展和青少年教育体验展项目。
4、探索扩大社会参与的新路径。结合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主题,坚持开门办馆,以“工艺振兴联盟”建设为新契机,联动传统工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拓展博物馆社会合作渠道,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包括:与中标协开展合作,制定西湖绸伞、黑纸扇工艺项目国家标准;深化与理事会、社区、院校、志愿者等合作,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运营。
5、探索提升科研水平的新抓手。以中国扇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为抓手和带动,确定改陈策略,推进扇馆藏品征集、研究和内容设计;实施专题类课题研究,完成“黑纸扇保护与传承”和“伞类文物的保护修复”课题结题验收,推进铁质文物修复课题,用成果促进文物保护管理;借助外力提升研究水平,与浙大、美院等高校开展博物馆学、非遗、展览等方面合作。
6、探索彰显活态特色的新载体。以创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博物馆研学基地为带动,深化社会教育活动系列化与品牌化建设。做好第二轮“大师带徒”第二学年的跟踪管理,完成两个短期传习班50名学员的授艺计划,做好腾讯公益的社会传承推广。用好大师资源,搭建平台做大工美技艺集群效益,探索博物馆IP品牌多元化发展。筹备参展浙江省文创交流会、博博会等,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力。
7、探索提升综合保障的新效能。深入推进人事、财务、档案等各项管理,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常抓不懈安全管理,重点实施杭一棉历保建筑修缮工程,陆续推进各馆区监控提升和冰蓄冷整体提升等工程。加快智慧博物馆建设,引入智慧消防、参观人流监测分析等系统,进一步提高馆区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