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无障碍
索引号: 001008001026149/2013-1076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3/11/21 16:40:18
发布单位: 名胜区管委会 主题分类:
有效性: 有效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13- 11- 21 00: 00 访问次数: 来源: 文化局(宣传部)



辖区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现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5月17日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进一步加强遗产地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和园林文物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结合名胜区环境资源、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本质的产业,因其“无烟工业”等特征,被广泛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并迅速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任务,明确了“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重点发展行业。产业引导、财政扶持、人才建设等力度不断加大,逐渐涌现了一批优秀文创企业和领军人物,走出了一条“一园(创意产业园)、一街(创意产业街区)、一楼(特色楼宇)”的发展模式,杭州也形成了“上半年动漫展,下半年文博会”的城市文创展示格局。全市文创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名胜区发展文创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背景基础和发展经验。

    “十二五”时期,也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相关目标,进一步吹响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号角。

    名胜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国家大力促进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名胜区文化创意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景区业态,既是从根本上保护景区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名胜区税收经济、突破发展瓶颈的需要,更是西湖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后,进一步促进景区文化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时期,在文化与经济、科技日益交融,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文化大发展利好政策不断的大环境下,名胜区需要进一步下大决心,明确目标,统一认识,全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繁荣。

    本规划根据《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制定。

    规划期限2011-2015年。

    一、现实基础

    (一)产业现状。

    “十一五”时期,名胜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期间,名胜区全面担当西湖景区综合保护重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环境立市”的工作要求,以“还湖于民”为目标,全力推进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为西湖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西湖综保工程推进过程中,名胜区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得以完善,并逐步完成了从门票经济向税收经济的成功转型,引进的大企业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招商引资、招商引税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名胜区共有民营企业468家,2009年上升至509家,2010年则达到580家,每年以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且注册资本快速上升,2007基数为84376万元,2008年达101492万元,2009年达136577万元,2010年升至240886万元,三年增加185%,充分反映了景区招商引资力度。

    “十一五”期末,名胜区配套房产等招商资源开始基本饱和,税收经济面临发展瓶颈,且现有业态呈现出单一化倾向。据工商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景区共有内资企业840 家(其中注册资金百万以上企业265家),个体工商户1276家。行业分布集中于批发零售和餐饮行业。



    在批发零售业中,绝大多数为食品批发零售,企业经营和个体经营户分别占62.1%和76.3%,可以看出,景区存在大量小规模、低成本经营户。餐饮住宿行业以农家茶楼、高档宾馆饭店为主。近几年,集住宿餐饮为一体的青年旅舍开始崭露头角并迅猛发展,主要集中在四眼井、赤山埠一带,目前登记注册31家。上述产业的集中,与名胜区休闲旅游的特色息息相关。

    相对于传统行业,近几年来,名胜区文创产业发展还是呈献出积极的苗头。从杭州文创产业分类统计口径看,名胜区现有企业中,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经营范围涉及文化创意相关企业有66家,主要涉及艺术表演、旅行社、休闲健身娱乐活动、会议会展服务和书画等工艺美术品的批发零售等。虽然其中大多名不副实,冠以文化文创名堂,实际仍以餐饮为主,但仍体现了其发展文化产业的意愿与潜力。

    近三年来,名胜区申报杭州市资金扶持的文创项目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发展势头积极。2009年至2011年,先后共27个项目入选,尤其是2011年有16个项目入选。其中,“印象西湖”山水实景演出、黄龙越剧团杭剧演出、万松讲堂国学讲座、“相约西湖”名家绘画活动等受到广泛欢迎,产生了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与其它各城区相比,名胜区发展文创产业依然具有自己的优势。名胜区具有丰富的历史自然文化资源,是拥有众多桂冠的著名的风景旅游区。2011年6月西湖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文化会展业中的博物馆行业资源丰富,并拥有国字头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名胜区也是中国茶文化中“杭为茶都”的龙井茶原产地;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为名胜区发展相关文创产业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鉴于单位体制、工作职能及法律法规等原因,名胜区在开发建设、引进培育、政策扶持、公共服务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限制与不足。从实际来看,已有自然资源和世界遗产文化资源尚停留在静态资源状态,并未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价值贡献远未发掘。围绕博物馆、龙井茶等文化资源共生发展的艺术品、休闲旅游体验产品等发展迟缓。传统文化缺乏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以文创为主业的企业不多,文化产品创意含量不高,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明显不足,景区强大的人气资源未能有效利用。

    综合来看,目前制约名胜区文创产业发展因素主要如下:

    1、单位体制受限制,发展信心不足。名胜区管委会是“条块结合”的管理机构,“条”强调的是景区保护与管理任务,“块”强调的是政府发展与服务职能。从景区及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角度看,环境约束性强,必须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因此,名胜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难以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同时,文化会展业中的文博资源,虽有文创产业发展潜力,但鉴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其经济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受到明显制约,与“事企分开”体制改革方向明显相悖,导致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发展信心不足。

    2、可控资源少,廉价资源稀缺,业态调整有难度。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土地依赖程度最小、生产资源消耗最少、智力因素占主导的行业,但依然需要办公用房等基础性的生产资源。名胜区目前可供招商资源稀缺,且景区租金高昂,对引进企业来讲成本较高。现有宾馆、茶楼、茶室等业态调整尚需要过程,长周期租赁合同,也增加了调整的难度。

    3、服务机制不健全,中小文创企业引进成本较大。目前名胜区无专门的文创产业指导报务机构,无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对外来文创企业缺乏吸引力。在引进、培育等方面无明确的目标,政策把握和对企业的指导服务不够及时有效,公共服务水平等软实力有待提升。与之相对,中小文创企业流动性较强,对资金扶持需求强烈,但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在名胜区财政盘子整体较小情况下,大力引进中小企业,与市级财政1:1配套扶持明显力不从心,引进成本较大。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杭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生态型城市要求为主线,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完善的文创产业发展环境。发挥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优于他人的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准确定位,扬长避短,实现错位发展和跨越发展。挖掘利用景区独有自然文化资源,注入现代文化元素,加快提升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区域文化内涵,提高名胜区文化事业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二)目标任务

    围绕杭州市构筑“环西湖文化创意产业圈”总体要求,转变粗放型经济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名胜区文创产业规模,将名胜区打造成文化之区、文创之区。整合景区文化资源,培育一个和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相匹配的自主文化创意品牌,开发和推广西湖文化资源。调整开发现有商业用房,引进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创企业、文创项目,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引导,适度开发茅家埠、双峰、灵隐等景中村农居资源,形成1-2家有特色的“文化村”、“艺术村”。以龙井茶文化、茶产业为依托,将龙井村等打造茶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村落。适机调整业态,将百茶汇、丁家山、天竺香市等区域逐步打造成文创产业园区。至本规划期末,文创产业在景区现有业态比重明显提高。

    1、提升文化休闲旅游业

    抓住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结合名胜区旅游集散地、农家乐集聚地完善建设,围绕文化旅游、都市观光农业、运动休闲、疗养保健和旅游度假等进行深度开发,着力培育体验旅游经济形态。发挥旅游企业、品牌景点对“景中村”等周边零散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带动作用,以联合促销、战略联盟、旅游线路策划等方式,整合休闲旅游产业链条。着力培育打造“龙井茶文化节”等休闲旅游品牌,积极培育富有景区特色的旅游文化创意项目。在印象西湖、黄龙越剧、六和乐坊等区域特色演艺项目的基础上,再培育2-3个有较强创作演出实力的品牌化演出团队,带动发展景区演艺活动。将休闲旅游和信息服务相结合,完善名胜区园林资产经营集团公司“智慧城市”、“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模式。

    2、培育艺术品业和文化会展业

   加快引进艺术品行业生产、经营、拍卖等人才及相关企业,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家、画廊、艺术品交易展示等集聚区域。利用景区丰富的文博人才资源,自主发展艺术品、旅游产品相关行业,促进景区环境资源优势、人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利用杭州市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平台,扶持企业开展艺术品类产权交易业务。重点扶持“相约西子湖”等品牌文化活动。

   3、促进设计服务业的发展

    设计服务业是经济效益突出的智力经济行业,产业链相对简单、资源依赖性不强,契合景区“保护为主”模式下的发展需求。其工程设计、工程管理、规划管理等专业与名胜区自身行政职能切近,同时,直属单位也拥有一大批相关专业人才,引进与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重点发展园林景观、旅游纪念品等设计服务业。

    4、做强教育培训业

     发挥名胜区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西湖国学馆、杭州孔庙、万松书院、西湖博物馆(西湖学研究院)、中国茶叶博物馆、区培训中心等作用,把国学传承、万松讲堂、西湖学研究和传播、茶学茶艺培训等方面打造成教育培训的金字招牌,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核心价值,树立文化品牌,创造良好社会效益,逐步引领、壮大教育培训产业。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统筹协调

    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领导机构,做好产业引导。十二五时期,名胜区在继续秉持“小政府、大服务”理念下,抓好机构、制度建设。参照其它区、县(市)文创产业发展经验,成立由相关业务部门参加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通过专人办事、专题研究、专家指导、专门服务,健全文创产业统筹协调机制,夯实文创产业发展基础。认真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文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指导企业借助杭州市文创产业投资基金、文创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国有市级投融资平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促进文创产业和金融业融合发展,促进辖区优秀文创企业做大做强。重点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区级配套优惠政策,优先扶持重点文创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十二五”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全力做好政策衔接、扶持引导、培育发展的文章,为文创企业搞好服务。

    (二)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服务职能

    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供良好环境。建立重大文创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对培育和引进的优秀文创企业,坚持“特事特办、全程服务”的原则,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针对直属事业单位有良好经济效益预期的文创项目,加强财政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相应的收入分配机制,破除思想障碍,激励创新发展。积极落实相关人才政策,协助企业抓好文化创意、文化管理、文化经纪人等高级人才的发现、引进和培养。积极组织区文创企业参加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各种交流推介活动。利用管委会官网等各种网络媒体,宣传名胜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区域文创品牌推介力度,全力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针对基层单位,进一步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整文创项目开发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直属单位积极性,加快营造文创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按照“一村一品、一馆一品、一处一品”的模式,逐步将西湖街道“龙井茶文化节”和各文博单位“相约西子湖”、“童画西湖”、“红色电影”、“开泮礼”、“开笔礼”、“祭孔大典”等和各管理单位旅游产品开发、花卉展等,打造成富有景区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发挥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等专业博物馆作用,开发与龙井茶文化、官窑文化等资源共生发展的艺术品、休闲旅游体验产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将龙井山园等打造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创产业项目。

    (四)突出自身优势,以选商代招商

    以丰厚的传统人文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逐步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以“选商”代“招商”,引进优秀文创企业,打破餐饮业过于集中的局面。重点引进资源依赖性相对较小、产业链条相对简单、营利模式相对成熟的高效益、高税收的文创企业,重点引进创意设计、园林设计、艺术创作及拍卖交易等行业,促进名胜区税收经济发展;调整百茶汇等商业区业态,合理引导开发“景中村”民居资源,避开一窝蜂式的茶楼、青年旅舍等同质化竞争模式和租金收入模式,打造创意园区、艺术村落,引进文化名家入驻,丰富景区文化生态,推进文化延伸发展。

    结合景区现有的招商引税政策,充分发挥各直属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考核奖惩等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快、加大文创企业引进步伐。

    (五)整合现有资源,互补互利共赢

    优化整合名胜区资产经营集团公司(园林发展总公司)企业体制优势、直属文博等事业单位人才和资源优势,对有发展潜力和明显经济效益的文创项目共同开发、合作经营、特许经营。引导集团公司抓住全市文创产业大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整合景区文化资源,树立文化品牌,积极融入市场。按照由内而外、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服务外包、合作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有重点地加大对文创产业投资力度和规模,提高景区文化发展品位,实现国资、民营互补互利,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推动景区文创产业大发展。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八大重点行业统计分类.doc







主办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浙ICP备2023025396号-1
技术支持:杭州瑞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证编号: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2497
网站标识码 3301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