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八仙花展园林小品开启数艺融合之旅 |
|
|
|
5月20日,以“紫阳情语·智绘杭城”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八仙花主题展正式在杭州吴山景区拉开帷幕。秉承“科技赋能、生态引领、文化传承”三大核心理念,本届八仙花展将呈现八仙花自然肌理与人文智慧共生的沉浸式文化场景,既彰显历史文脉的深邃意境,亦展现数字杭州的创新活力。 通过八组先锋园林艺术小品,构建出一个虚实相生、古今交融的沉浸式场域。从枯枝重组的"@符号"到活字印刷演化的数字键盘,从潮汐律动的光影花境到悬浮空中的赛博浮岛——每一处小品都是传统美学与数字基因碰撞而生的艺术生命体。 粮道山路口——《智能@共生》 作品以枯枝搭建立体“@”符号,与意向的I相融合,立于八仙花展入口,交错的枯枝勾勒出科技符号的轮廓,象征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游客穿行而过,即刻开启一场花与科技交融的沉浸式探索之旅。 吴山大观——《绣舞流霞》 作品以八仙花为媒介编织灵动飘带,象征数据洪流的飘带;与象征信息节点的圆润花球构成有机系统,打造虚实共生的数字园林景观。人体感应互动装置带动山形构筑中的电路光效,使数字信息流呈现可视化流淌,让观众在光影流转间感受数字生命体的生长韵律。 检票入口——《花绽·数衍》 作品以八仙花的团簇之美为基底,融入几何绕线图与参数化设计的科技元素,构建一场自然与数字的对话。“花绽”寓意捕捉花卉盛放的刹那生命力,“数衍”暗喻数据流变中的无限可能,通过花与抽象几何线条的碰撞,赋能自然美的新维度。 名人小径沿线——《蝶印钱潮》 作品以钱塘江潮为灵感创作沉浸式八仙花境,通过自然造景与光影科技的交融,展现“蝶恋花影动,潮涌暗香浮”的诗意画卷。主体装置以圆形花球象征浪潮激荡的水珠,采用镂空竹编工艺构筑立体骨架,结合三只荧光蝴蝶实现追光起舞。设计通过传统竹艺与现代科技的对话,隐喻钱塘江潮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名人小径端头——《星穹植界》 作品以无垠星海为灵感蓝本,构建数字植物生长的次元生态场域,强调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植物景观。通过半透明材质营造激荡旋转感,立体构架与空间结构的结合,打造一个虚实交融、沉浸式赏花空间。 古树平台东侧——《天工灵境·花语未来》 作品以杭州“六小龙”科技创新为内核,融合八仙花自然美学与数字艺术,打造一座未来科幻场景。核心悬浮岛以3D打印仿生结构为基底,构筑自然与科技共生的生态浮岛。同时,以悟空为视觉焦点,远眺全息杭州城景,呈现琉璃质感的赛博山水、茶园脉络,既展现科技创新的未来感,又保留江南园林的诗意美学,实现“硬科技”与“软自然”的对话。 城隍阁入口左侧——《潮汐纪时》 作品以吴山城隍阁“江湖城”文化为脉络,融合日晷的时空叙事与钱塘江潮汐的流动意象。以“时光潮涌”为意象,将日晷的时间刻度与波浪装置的美学融合,装置通过物理结构与光影交互,实现“日影计时”与“潮汐韵律”的双重叙事。 城隍阁入口右侧——《墨上生花·数绽千华》 作品以"古今对话"为内核,通过活字印刷字模构筑键盘形态的主构架,融合模块化思维与数字逻辑,诠释"数墨同源"的哲学理念。宋代诗文《玉绣球》镌刻于字模之上,搭配八仙花、三角梅、红枫、蜀葵等植物营造诗意空间,使观者穿行于虚实交织的园林景观中,感受传统印刷术与数字文明跨越千年的共鸣。 来吴山赴一场数智文化与园林艺术交融的浪漫约会吧!让我们循着八仙花的芬芳,开启这段穿梭于时空褶皱中的数字文化之旅,在花瓣与数据流交织的秘境里,见证杭城如何以科技之笔续写东方园林的当代诗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