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无障碍

古今西湖名人缘 | 长忆西湖范仲淹


发布时间: 2024- 11- 19 15: 40 访问次数: 来源: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11月19日,让我们走近古今西湖名人缘之范仲淹。

杭州西湖孤山,有座范公亭,范公与白居易、苏东坡一样,他们都曾经担任过杭州市的“老市长”,为杭州秀丽的湖山留下了妙诗佳作。这位范公,就是北宋初年的大文豪范仲淹。

范公亭

北宋皇祐元年(1049)元月,年逾花甲61岁时的范仲淹,终于实现了他平生的心愿,调任杭州,被朝廷任命为“知杭州军州事”,当上了“杭州市长”。

范仲淹在“知杭州”前,多次路过杭州,对西湖山水早生倾慕,晚年得到来杭为官的美差,心情当然十分愉快。他在《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中,畅谈了自己担任杭州太守的体会:

钱唐作守不为轻,况是全家住翠屏。

名品久参卿士月,部封全属斗牛星。

仁君未报头先白,故老相看眼倍青。

最爱湖山清绝处,晚来云破雨初停。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户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范仲淹

诗中的“钱塘作守不为轻”,述说了他在杭州衙署的事务非常繁杂,然而,即使工作再苦再累,因为身处西湖,感受绿树掩映,郁郁葱葱的美丽景色,仿佛“翠屏”环绕,全家人居住在这优雅的环境当中,公务之余徜徉在湖光山色之间,也能使人得到身心浸润,减压不少。

“湖山清绝处”是范公最爱,夜来风雨骤起,云破雨停之时,或品茗赏月,或泛舟湖上,或遨游灵竺,湖周庙宇林立,令人心旷神怡。回顾自己从政数十年来,呕心沥血,岁月犹如白驹过隙。如今在杭州品茗赏景,观山阅水,诚然是“向此春行无限乐”,喜不自胜啊!

他在《忆杭州西湖》中,充满了对西湖的赞赏和向往,以及渴望像贺老那样悠闲自在生活状态的追求。

长忆西湖胜鉴湖,春波千顷绿如铺。

吾皇不让明皇美,可赐疏狂贺老无。

他与朋友胡侍郎畅游西湖,又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西湖筵上赠胡侍郎》:

官秩文昌贵,功名信史褒。

朝廷三老重,乡党二疏高。

涯业尽图籍,子孙皆俊髦。

西湖天下绝,今日盛游遨。

范公没有眷恋朝廷高位,此行反而觉得轻快,因为他来杭州并非贬官,而是请辞,了却对西湖无限情思的美好心愿。此番心迹,他在《依韵答蒋密学见寄》表露无遗:

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

鼓吹夜归湖上月,楼台晴望海中山。

奋飞每羡冥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

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任循环。

流连于湖山之间,忘却了往日的“忧事”的范仲淹,湖上赏明月,楼台观沧海,从早晨出发一直玩到月上柳梢,意犹未尽,兴致勃勃,依依不舍地打道回府。他深感“忧事浑祛乐事还”,“是非荣辱任循环”。

隐居孤山的林逋是范仲淹的忘年交,林逋生前,范仲淹常常去拜访他,他们彼此诗词唱和,留下佳话。

范仲淹在《寄西湖林处士》中,饱含深情地赞赏了林处士的高尚品德:

萧索绕家云,清歌独隐沦。

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

一水无涯静,群峰满眼春。

何当伴闲逸,尝酒过诸邻。

范仲淹对西湖的描写是柔软细腻,但对钱江观潮,笔锋一转,表述的又是大气磅礴,不仅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让人感触和倾听到一代伟人忠正胸怀的涌动与呼喊。

何处潮偏盛,钱唐无与俦。

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

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

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

万叠云才起,千寻练不收。

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高岸惊先裂,群源怯倒流。

腾凌大鲲化,浩荡六鳌游。

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

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

范仲淹对于西湖和钱塘江,始终保有一份眷恋和真诚,他在杭州为官时间虽短,却为杭州的湖山之美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文,抒发心中多彩的情感世界,成为西湖的清绝之唱。人们从范仲淹的格律诗中,读到诗人眼中的湖山美景,忧乐情怀。

如今,范仲淹在杭州的历史遗存,早已为岁月风尘所湮没,唯有孤山上的一座范公亭,默默地伫立在那里,深切地缅怀着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

作者简介:钱钧,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监事、导游分会会长;出版过《华东黄金旅游线导游词》等类书籍25本。

来源:走近西湖




主办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浙ICP备2023025396号-1
技术支持:杭州瑞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证编号: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2497
网站标识码 3301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