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无障碍

苏轼主题文物展介绍|第一单元 回望——赤壁赋中的豁达人生


发布时间: 2023- 07- 28 16: 09 访问次数: 来源: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说起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不得不提苏东坡,他与杭州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是北宋时期的“杭州老市长”,先后两次来杭,履职期间疏浚西湖,发展经济和文化,为杭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千古一人——苏轼主题文物展”以“千古一人”为主题,分为“家风世传”“回望东坡” “千古一人”三大篇章。通过对东坡家风的阐释、后世对他的追慕、东坡的一生及与西湖的故事,以文物实证历史、塑造认知、滋养生活,让文物活起来,全方位、多视角展示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人格风范和生活哲学。展览层层递进,串珠成链,通过不同的展陈内容来讲述“杭州老市长”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个展陈分别放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三个馆区,大家可以边游西湖,边逛展览,在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与“杭州老市长”来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苏仙。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1101年,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和书法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的美学思想,有传统的继承,也有自我的独创,有哲理式的理论概括,也有自身创造经验的生动描述。

    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苏东坡早已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座文化丰碑,他的艺术成就、人格风范、生活哲学都被世人传颂、欣赏和追求。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苏东坡是不可替代的,他是中华文化的卓越代表,是中华美学的巅峰人物。

    在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是“回望东坡”单元,展览旨在通过自南宋伊始的书画作品、石刻拓片、文房雅趣、琴香花茶酒器具等文物的展示,从人们对苏轼的书写、怀念、崇拜、追思、模仿等行为出发,深入挖掘他的思想、艺术和生活哲学,揭示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位文化巨匠的人生和思想,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展览分为“回望、艺象、雅趣、追慕”四大单元,以“回望”开篇,结合现代科技实景呈现东坡笔下的赤壁,感受其豁达人生;以“艺象”为名,讲述历代被传颂、被仰慕的东坡;“雅趣”之中,传递苏轼生活美学中的千古风尚;“追慕”千年,传颂西园雅集中的精神知己。

    7月28日,一起来学习“回望”单元,了解东坡笔下的赤壁,感受苏东坡的豁达人生。

第一单元 回望——赤壁赋中的豁达人生

    北宋元丰五年,是苏东坡人生中很特别的一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特别的一年。经过在黄州数年的左迁生活,苏轼的思想发生了转折,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这一时期,他以赤壁为题,挥笔写就三篇传唱千古的名篇,在其中,可以看出苏轼思想变化的端倪,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

    在这一展区,我们选取赤壁主题文物,以期揭示苏轼超然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其豁达性情对后世的影响。

    其中即展示了《赤壁怀古》的拓片,同时展示了以《赤壁赋》为题的3件清代竹雕笔筒,这件清代周松崖刻“赤壁泛舟图”笔筒,外壁浅浮雕苏轼与友人在三国时期的赤壁古战场缅怀故人。惊涛骇浪之中,一叶小舟颠簸于浪尖之上。船舱内,苏轼神态自若,正与两位表情慌乱的诗友品茗畅谈,一旁书童和摇橹船夫虽安守职责,却举止紧张。画面大多被汹涌江水占据,江边群峰耸立、古树摇曳。

《赤壁怀古》拓片

清代周松崖刻“赤壁泛舟图”笔筒

    古人通过对赤壁赋的摹写、吟诵、歌唱、绘画、雕刻等方式,跨越时空与苏轼对话。

    《后赤壁赋》是宋时画院中的画题,在展览当中,选取了8张以《赤壁赋》为母题的画作图像进行展示。

    以《赤壁赋》诗画互文产生的《赤壁图》,不是简单艺术样式的翻版,而是渗透着画家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理解,较之《赤壁赋》,又增扩了多样化的人生感悟和情思蕴含。文人们借题跋这一特殊的文体创作了题《赤壁赋图》诗文,与苏轼进行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在《赤壁赋图》中,寥寥几笔便可见东坡之文采神韵。东坡形象已经升格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中国文人精神的象征。

    日本文人对苏轼的接受主要表现在题《赤壁赋图》诗文、举行赤壁会与寿苏会上以及画《赤壁赋图》上,且他们对苏轼的理解又不仅仅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在举行“寿苏会”时往往会陈列一些以二赋为题材的中、日文人的书画作品。

    韩国对苏轼的接受则表现在基于赤壁二赋创作诗文。他们对赤壁二赋的接受影响着朝鲜王朝的文学发展,催生了“赤壁文学”。“拟把汉江当赤壁”,七月既望、十月既望的赤壁游使得朝鲜文人更关注东坡的《赤壁赋》,大众也形成了赤壁游的习俗。二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文化价值,影响着海内外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如今,我们也以夜游赤壁为主题,将苏轼泛于赤壁之上的小船搬到展厅当中,共同回望苏子的“水月”,感受他的旷达与超然。



主办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浙ICP备2023025396号-1
技术支持:杭州瑞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证编号: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2497
网站标识码 3301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