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香果小课堂】解密滚滚的“行为艺术” |
|
|
|
大熊猫的24小时 在你眼里,大熊猫是不是很“懒”,因为大部分时间看到它们不是吃就是睡,成年大熊猫每天用于玩耍、攀爬运动的平均时间只有1小时,约13个小时用于摄食,还有9-10小时用来休息睡觉,中午一般都要睡1-2小时哦。 这不能怪它们懒,而是因为它们吃的食物主要是竹子竹笋,能量很低,所以大熊猫在行为上会尽量降低能耗,多多进食来维持身体的能量代谢平衡。所以,如果参观时看到大熊猫正在活动也是十分宝贵的呢! 大熊猫的各类“迷惑行为”火遍网络,那你了解大熊猫有哪些行为吗? 12月27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系统的研究观察动物的行为是一门专业的学问,大熊猫除了觅食和休息行为之外,还有爬树行走、捋毛擦痒、标记喊叫、母兽和幼崽互动等行为,大熊猫的行为谱正在不断总结完善中。 每只大熊猫有自己的性格与喜好,有的上午活动多一些,有的傍晚活动多一些,有的爱爬高,有的喜欢睡地上,且大熊猫的行为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需要做观察记录综合起来判断。从全年看,野生大熊猫在冬末春初的时候活动最强,夏季活动率最低。圈养大熊猫的全年行为大致与野外大熊猫相同。 探秘国宝级必修课——行为观察与训练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大熊猫都有着不同的行为,想对大熊猫行为认识得更加准确,需进一步通过观察法与描述法对大熊猫展开行为研究。 通过一段时间的预观察,了解大熊猫都有哪些行为,对各种行为的过程、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定义,制定行为谱。 基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取样规则,确定观察对象和时间段,并将观察记录到的行为信息填写在表格中。 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收集的行为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大熊猫的行为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大熊猫的健康状况以及对其野外保护研究提供参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圈养大熊猫可以主动伸出胳膊让兽医采血做体检,这可不是什么迷惑行为,这背后是长期的行为训练。根据不同的需要、大熊猫的性格特点、兽医的需求等开展特定的行为训练内容。通过正强化训练,动物自愿地接受饲养管理和医疗检查工作,极大程度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 行为训练使得大熊猫能在圈养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各种疾病治疗和管理所带来的应激和伤害,让大熊猫在一个更加宽松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本期课堂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