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无障碍

寻觅龙井八景,感受风雅诗意


发布时间: 2023- 10- 25 16: 53 访问次数: 来源: 钱江管理处

    龙井八景究竟是哪八景呢?10月25日,跟随小编来一一找寻,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第三次来到杭州,他在龙井山野间漫步时,被美妙的景致感染,于是为沿途的景观取起了诗意的名字:风篁岭、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和翠峰阁。这八景虽然体量不大,但其中山水风光、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散落于龙井山间,寻摸起来颇有妙处。


    风篁岭也叫五子岭,它东起双峰村,西到龙井村,最高海拔约109米,是钱塘江与西湖的分水岭之一。西湖景区的龙泓涧和著名的九溪十八涧均发源于此。北宋元丰年间,辩才法师曾隐居龙井,化缘募集资金整治山林,开辟山道,逐渐形成了一条风景优美的山间小径,苏轼、秦观等著名文学家曾多次经过风篁岭与辩才法师会晤,交流禅茶和诗文。


    在龙井盘山公路路边,有一块高约3米,形状奇特的太湖石,名为“一片云”,它也是乾隆钦定的龙井八景之一。这块巨石清润玲珑,远远望去仿佛一片云彩飘落在此,所以取名为“一片云”。相传辩才法师十分喜爱此石,曾有“兴来临水敲残月,谈罢吟风倚片云”的题句。如今,这片“云彩”上仍留有乾隆留下的几处题刻。


    龙井八景中,距离龙井本身最近的是神运石。它高约2米,形状犹如一条游龙。乾隆第三次南巡来到龙井后,将神运石纳入“龙井八景”,又在石上题写了“神运石”与诗句。石上除乾隆题刻外,也有一些明代题记残留下来。或许当时,乾隆也如我们一般,驻足于神运石前细细观赏先人题刻,颇得乐趣。


    在龙井八景诗碑廊边不远,矗立着一座横跨溪流的亭子,它就是过溪亭。过溪亭又名二老亭,它的典故要追溯到北宋时期。相传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高僧辩才禅师从天竺归老龙井寺,曾经立下清规:殿上闲话,最久不过三炷香;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桥。一天,辩才好友苏轼来访,两人十分投机,聊了整夜,下山时,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走过了虎溪桥,直到侍从提醒,辩才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风篁岭下,破了自己的清规,于是将虎溪桥改名为过溪桥,还在桥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名为过溪亭,又叫二老亭,纪念两人的深厚情谊。


    过溪亭下的溪流,名为龙泓涧,同样也是乾隆钦定的龙井八景之一。


    往过溪亭的上游登上十步左右的台阶,有一片涧水,名为“涤心沼”,顾名思义,“涤心沼”寓意着可用此处清澈的涧水洗尽尘世烦恼。


    从过溪亭沿着龙泓涧向上走,自岔路口右行一分钟,便能看到“方圆庵”。方圆庵曾是辩才居住的地方。杨杰在《寿圣院记》中记载方圆庵,说“庵曰方圆,不执一也”,也就是能圆则圆,能方则方,顺其自然的意思。


    回到主路,继续向上行进,从龙井边抬头望去,一座阁就矗立在身旁的碧螺峰上,这座重檐楼阁叫做翠峰阁,也是乾隆钦定的龙井八景之一。

    乾隆皇帝曾经登上翠峰阁远眺,尽览龙井盛景,欣然为翠峰阁题字:“湖山第一佳”。如今,来往的游人坐在翠峰阁,享受清风徐徐,松涛阵阵,可谓人生一大享受。




主办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浙ICP备2023025396号-1
技术支持:杭州瑞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证编号: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2497
网站标识码 3301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