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交融水乐洞 |
|
|
|
6月27日,出梅后,天气就变得火辣辣,而在满觉陇山腰上有一处小众的避暑之地——水乐洞。这里的摩崖石刻已被列为杭州市级文保单位,但来到这里的游客们,除了观赏前人题刻外,更直观地感受到的是这淙淙水声,以及天然溶洞的幽深魅力。您可能会认为水乐洞是一个纯粹的自然景点,但其实,它曾是一处被精心修饰的私家园林。园林巨匠陈从周先生曾说过,做园林叠山理水要造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水乐洞这一派自然景象,其实也经历了历代造园者的修饰,尤以宋人为主。 西湖群山的石质大多为石灰岩,在地下水、山溪、雨水的自然作用下,形成了众多奇石洞壑。杭州还有很多以“洞”闻名的景点,都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复合的景点,水乐洞也不例外。五代吴越时期,水乐洞边建起了西关净化禅院,此时,水乐洞还没有自己的名字,它的景观价值也还未被发现。北宋熙宁年间,杭州知州郑獬来此游玩,面对这“洞中有水,声如金石”的奇景,有感而发,为其命名“水乐洞”。两年后,苏轼也慕名来到水乐洞拜访游玩。此后近两百年,水乐洞一度游人如织,又一度荒芜废置,直到它迎来了自己“洞”生中地位最高的一位拥有者:贾似道。 贾似道可以说是南宋的最后一位权臣。他在葛岭、西泠桥附近都拥有园林,水乐洞也被他斥巨资买下。然而,水乐洞不知什么时候居然“哑”了。面对不再奏乐的水乐洞,贾似道在洞旁俯身细听,查出了原因:水道堵塞。他说:“山谷空虚才能有回音,水要激荡起来才会有回响。现在这水堵在里头,土堵在外头,怎么还能发出响声呢?”于是命人疏通水道堵塞之处,终于将消失多年的“水乐”景观恢复。贾似道又大兴土木,在洞外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水乐园亭”,为造声势,他还将苏轼写浙江东阳水乐亭的一首古风附会成水乐洞诗,并摘取诗中词语建造了“声在”、“爱此”、“留照”、“独喜”等近10座亭榭,同时开渠凿池,将洞内之水引出,迂回于诸亭之间,利用自然落差,形成飞瀑。景物之胜,比往昔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南宋已离我们很远,贾似道建造的亭榭也成为了历史。但从水乐洞这数十块后人留下的摩崖石刻中,我们也能窥见七百多年来,世人对这方南宋园林遗存的欣赏。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不妨来清凉的水乐洞 “一探究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