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工作组会议顺利召开 |
|
|
|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入选为契机,12月17日下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工作组会议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顺利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管理处处长王晖线上参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雁等参会,与该遗产项目相关的44家保护单位及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代表分别通过线上及线下的方式参会。 会上,王晨阳司长对进一步推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传承工作做指导讲话。王晨阳指出,保护工作组在本遗产项目的传承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同时向工作组提出四点意见:第一,明理而荣耀。本遗产项目的申报成功,是每个人的荣耀,但同时也应清楚这份荣耀来自于谁,即来自个人努力、来自历史、来自人民、来自全人类;第二,知责而担当。应明确并担当起各保护单位在本遗产项目中的责任;第三,传承与发展。传承发展是根脉,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尊重与共享。共享非遗是根基,应彼此尊重,树立共享理念,做到本遗产项目为全人类共同享有。 王晖处长分享了摩洛哥现场评审会的相关情况,并与参会人员一起重温了本遗产项目评审时的激动场景,同时向各保护单位介绍了在摩洛哥时本遗产项目开展的相关宣传与推广工作。 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保护工作组牵头单位,在本次会议中,全体参会人员一致同意推选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工作组秘书处。 在本遗产项目申遗成功的当下,保护工作组积极行动,协同一致。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晏昕宣读《迈向可持续发展新未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传承杭州宣言》,工作组各成员单位签署该宣言。这是本遗产项目迈向可持续发展新未来的起点,同时也是该遗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会上,还介绍并发布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建共享系统。 迈向可持续发展新未来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传承杭州宣言 我们,“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工作组的47个成员单位,在杭州参加庆祝该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举行的工作组特别会议,共商保护传承。 茶,是人与大自然互动的杰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茶,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饮茶品茶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是节日活动和相关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体现了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增进了家庭和睦、人际和谐,增强了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 茶,是数百万家庭的生计来源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动能。全国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8000万,“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带动了大批农村人口就业和贫困县发展。 茶,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话的桥梁和纽带。过去,中国的茶通过丝绸之路慕风远飏,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今天,茶以载道,作为国家文化名片所蕴含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价值理念,将包容、和谐、文明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该遗产项目保护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迈向可持续发展新未来的起点。 我们认识到,积极开展协作,共同采取行动落实既定的保护措施,是该遗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计划(2021—2025年)》,我们认可并同意将以下做法纳入工作组合作进程: 一、激发代际传承活力,促进传承发展。实践群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将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促进该遗产项目知识、技艺和实践的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区传承及其与正规教育的融合,提升传承活力;以能力建设为枢纽,以工作坊、培训班等非正规教育形式,提高实践水平;采取适合青年一代的方式促进该遗产项目的普及传播,提升保护意识。 二、扩大实践范围,拓展实践空间和实践形式。以入选为契机,拓展民众对茶文化、茶相关知识的认知,开展多样化实践;茶通百艺,推动该遗产项目与茶具、茶歌、茶舞、茶戏等联动保护;在“国际茶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民饮茶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吸引民众最大程度参与体验,凸显“茶为国饮”,增强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广泛开展地区、民族、国家间的对话,深化不同茶文化以及茶与其他饮品间的交流互鉴。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弘扬当代价值。我们赞赏将该遗产项目置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框架内,增强该遗产项目与日常生活、健康实践、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可持续生计、文化传承的密切关系;提升创造就业的能力,提高从业群体收入,关注并尊重妇女的角色和作用,使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在保护实践中获得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四、完善保护机制,深化互动协作。我们将共同加强工作组建设,发挥工作组在工作协调、信息收集和履约实践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实践中共同完善工作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积极参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共享工作、保护和发展信息,为常态化交流和专题研究提供保障;加强与相关社区、专业机构、非政府组织及专家学者的联系,共同开展保护协作;工作组成员将加强合作,提高认识,共同消除项目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五、持续监测该遗产项目的潜在风险并妥善管理。我们高度关注过度商业化对遗产项目可能造成的损害,为此,我们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避免该遗产项目过度关注经济利益或过度获取商业利润;反对不可持续的旅游开发;遏制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盗用和滥用。我们将与相关领域专家一起,进一步完善监测和预警机制,确保在该遗产项目入选之后任何商业化努力和非预期后果均被监测和妥善管理。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包含内容多、影响人民群众、覆盖地域广,其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必将进一步促进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提高对包括本遗产项目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并通过实践加以回应;进一步促进国际间“以茶为媒”的对话交流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朋友圈”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作组全体成员对未来保护充满信心,并在此表达共同的愿望:在文化和旅游部为代表的多方指导下,共同开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