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线上直播课圆满收官 |
|
|
|
![]() ![]() 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杭州日报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即将进入尾声,日前已完成作品评选工作。11月28日中午,第二堂线上直播课《秋果自然笔记初体验》如约到来,西溪生态文化研究中心邀请自然笔记导师陈钰洁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一课。 振翅翱翔的不一定是鸟儿也有可能是果实 “当你在秋天的公园里散步时,偶尔会在起风时看见翩跹飞舞的果实,它们就是植物界的飞行家——翅果。” 来自杭州植物园的陈钰洁老师是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的资深导师,当她在直播间内展示自己捡来的翅果时,网友们都被吸引到了:一颗小小的果实上长出一个小翅膀,掉落时围绕中心旋转,仿佛竹蜻蜓一样飞翔,像《哈利·波特》中的金色飞贼一样。 “翅果是大自然的奇妙设计,但是像翅果一样神奇的秋果还有很多,等着大家去探索!”陈老师拿出了收纳盒,里面摆满了她从公园里捡来的秋果,每个果实都有大家不知道的“小秘密。” 比如,这个季节里银杏慢慢开始变黄,同时也挂满了橙黄色的“果实”,掉落在地上腐烂后散发出浓郁的味道,老人们一般喜欢叫它白果。秋天的时候人们总喜欢捡一些白果,把它外面的一层肉洗干净去掉,留下一个带硬壳的白果。你别看它外面有肉有壳,其实是个冒牌果实。“作为古老的裸子植物成员,银杏结的白果不是果实,而是种子,就像松、柏、杉等其他裸子植物一样。”陈老师笑着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信这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王维的相思豆到底是哪一种?植物界里红色的豆豆果实非常多,而王维诗里提到的“相思子”其实是豆科,相思子属的植物。直播间内,陈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和它非常像的一种豆科植物:花榈木。花榈木的果实里也有非常漂亮的红色种子,红润油亮,人们喜欢把它们加工成珠串首饰来带,但陈老师说,它的种子其实是有毒的,佩戴或者把玩还是需要谨慎哦,防止误食或者过敏。 自然笔记创作技法固然重要但是更要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 浙江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毕业、从事各类花展庭院的规划设计工作多年,陈钰洁老师非常擅长彩铅、素描,曾参加《杭州植物志》封面绘制。 她现场教授了自然笔记创作的入门级技法,并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创作自然笔记,还推荐了自然笔记创作的书籍。 但陈老师也坦言:制作自然笔记不同于艺术创作,并不要求作者必须具备特别高超的绘画、摄影、写作技巧。“只要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做好自然笔记。”陈钰洁说,“记录者能够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增加对大自然的了解、认知,这才是做自然笔记的意义所在。” 这样的要求很简单,但真要做好自然笔记,还需要其他条件。陈钰洁告诉孩子们,自然笔记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素描、速写、彩绘、摄影,甚至漫画,都可以用来制作自然笔记。不过,制作自然笔记的同时是个记录的过程,需要有明确的规划,比如,何时去何地进行观察、观察对象是什么、观察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得提前考虑清楚。 这堂直播课在西溪生态文化研究中心视频号、杭州日报新闻客户端、科普匠抖音号、中国环境报等多个平台同步进行,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反响十分热烈,观看总人次达40万。可以看到,连续开展多年的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已然成为一项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品牌科普活动,受到了全省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的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