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摩崖记”:明 天真精舍勒铭 |
|
|
|
在西湖西溪景区南线,有一座山叫玉皇山,在这里,隐藏着一个对研究王阳明在杭州的讲学活动以及“阳明学”对后世学术影响的地方。今天是1月24日,小编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个历史遗迹。 一、概况 天真精舍勒铭位于玉皇山南侧、天龙寺造像东侧。题刻为楷书竖行,共13行,有落款。字龛上宽 二、释文 天真精舍勒銘 嘉靖庚寅秋,天真精舍成。中為祠堂,後為文明閣,為載書室,又為望海亭,左為嘉會堂,左前為遊藝所、傳經樓,右為明德堂,為日新館,餘為齋舍。週以石垣,界則東止淨明,西界天龍,北暨天真,南極龜田路。是舉也承阳明夫子遗志,四方同志協而成之,勒於石,俾世守者稽焉。 □□□□□□ □□谨識 (□代表无法辨认的字迹) 三、著录研究 明代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载:“天真书院,本天真、天龙、净明三寺地。嘉靖九年(1530),佥事王臣、揭阳薛侃、会稽王畿、钱德洪改建书院,以祀新建伯王公伯安。中为祠堂,后为文明阁、藏书室、望海亭。左为嘉会堂、游艺所、传经楼。右为明德堂、日新馆。傍为翼室,置膳田以待四方游学者。” 四、简评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其一生有二十余年的书院实践,创立了“阳明学”。 16世纪,王阳明曾到过杭州天真山。天真山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使他念念不忘。在王阳明去世后,他的门人王臣、薛侃、钱德洪等为纪念先师,于明嘉靖九年(1530)在玉皇山创建了天真精舍,又称天真书院,兼有祭祀、集会、讲学功能。明万历年间曾毁,后复建,恢复祭祀功能,并赐额“勋贤祠”。 天真精舍勒铭对研究王阳明在杭州的讲学活动以及“阳明学”对后世的学术影响,特别是对杭州书院的发展有较高历史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