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做好文物藏品撤离工作 |
|
|
|
随着今年第六号台风“烟花”的逼近,为全面保障游客生命安全,保护文物、文保单位等国家重要财产安全,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迅速采取举措,做好文物藏品撤离工作,筑牢安全防线,保障文物安全。 一、高度重视,迅速响应,人防物防相结合 根据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抗台防汛总体工作要求,结合《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抗台防汛工作方案》和《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藏品撤离应急方案》的预先安排,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文物撤离专组。 文物撤离工作专组由分管领导牵头,细分为安全保障组、藏品保管组、陈列展览组等具体工作组别。撤离专组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展厅文物撤离事宜,如人员安排、撤离顺序、装箱安排和安置地点等;藏品保管组根据“先珍贵后普通”、“先简单后复杂”等原则,将所有文物撤柜、拍照、装盒、装箱;陈列展览组根据撤离要求依次开启展柜,配合核对所有文物并装盒、装箱;安全保障组全程保障工作人员及文物的安全,并协助做好展柜的开启、展品的装箱和运输等工作。 文物撤离工作专组采用24小时值班制,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及水位情况,每隔半个小时对库房周围进行巡查,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文物保护、撤离工作安排。 二、因地制宜,制定特色方案 西博总馆涵盖三大馆区、七大场所、两处古窑址,管理类型涵盖了博物馆、纪念馆、古窑址、古建筑、名人墓葬,点多面广,情况复杂。总馆文物撤离专组依据西博馆区、官窑馆区、名人馆区各库房实际条件,制定实施不同方案。 西博馆区展厅位于地下一楼,展厅内展出文物数量近70套150余件,包括珍贵文物近50套130余件,涉及书画、古籍、金属、陶瓷、玉石、音像资料、杂项等共7大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预防积水倒灌导致水漫展厅的极端情况,7月24日下午,在接到杭州市应急响应提升通知后,总馆领导第一时间下达撤离指令,文物撤离专组迅速开展行动,科学、高效、有序地转移了所有文物展品。 官窑馆区坐落在山脚,7号馆东面墙体距离山体较近,为确保藏品万无一失,23日闭馆后,按照总馆领导指示,文物撤离专组将靠近山体东面的展厅内的展品提前转移至安全区域。因1号厅“御用之瓷”单元通柜存在漏水风险,专组成员已将通柜内13件藏品撤离展柜,安全入库。 名人馆区有章太炎纪念馆和唐云艺术馆两处文物库房,库房内多为纸质文物,总馆文物撤离组采取了藏品架高措施,分别于7月23日、24日上午,将章太炎纪念馆库房及唐云艺术馆库房相关资料,使用塑料袋密封,架于1米高处。为保障库房外恒温恒湿机出水管畅通,馆区内进行通渠排水工作,尤其针对库房外围做了重点疏通,确保排水沟畅通。同时,已提前备好20只塑料大箱子、小推车等工具,如遇极端情况,雨水上涨至水位临界点,专组成员将立即启动红色预警措施,打包装箱转移文物至二楼办公室。 杭州西湖博物馆上下一心,严阵以待,积极部署抗台准备,做好文物撤离工作,坚决保护国家文物财产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