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南高峰:明朝谏臣汪玄锡 |
|
|
|
1月11日,气温回暖,艳阳高照。小编在探寻南高峰时发现一块摩崖石刻,上有刻文:嘉靖乙酉春 歙汪玄锡 信郑毅淦张芹 同游。 嘉靖乙酉年(1525)春天,当时的太仆寺卿汪玄锡、浙江右副都御史郑毅、浙江右布政使张芹同游西湖,攀登南高峰,在佛手岩留下了这块摩崖石刻。这三位官员中,汪玄锡、张芹都是前朝著名的谏臣,他们被记入《明史》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勤于进谏,正直不阿。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汪玄锡,出生于文化传统悠久、文人墨客众多的安徽歙县,二十五岁时中进士,并任兵科给事中一职,后来又升任都给事中。兵科给事中这个官职在明代是指参与军事监察的职官名称,是皇帝的近侍职官。 当时在位的是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明史》记载其“极好逸乐”,荒疏朝政,连连出巡。汪玄锡与张芹等人也数次上书劝谏明武宗。一次,皇帝要出巡到昌平、宣府、大同,汪玄锡等其他官员多次陈谏,向明武宗强调:宣府守将朱振等人若都跟随陛下西巡,让外寇乘虚入塞,又该如何防御呢? 明朝的边境形势并不稳定,足以证明汪玄锡等人的深谋远虑。1517年,明武宗御驾亲征,在应州击败了侵略明帝国边境的鞑靼,史称“应州大捷”。明武宗大喜过望,赏赐文武群臣。面对丰厚的赏赐,汪玄锡却不愿接受。他说:“这场战役杀死了边境无数居民,六军也有许多伤亡。现在我们君臣欣喜交贺,然而战场上的军民却在向南方首都的方向号哭,臣等又怎么忍心受这份赏赐呢?” 1521年,明武宗南巡享乐,却在镇江上自驾小船捕鱼时不慎落水得了急病,去世时年仅31岁,后来明世宗朱厚熜入嗣大统,年号嘉靖,那时汪玄锡被调任太仆寺卿,正是在这段任期内,他和郑毅、张芹两位同事来到杭州游玩,留下了这块摩崖石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