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万松|戏说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
|
|
|
疫情期间,不能与好友家人结伴出游,但万松书院为您准备了一道文化大餐,让你足不出户漫游书院明道堂,看一看明清时期杭城最为“热闹”的一景,那里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有着世间百态——万松书院著名的中国科举文化大观立体彩塑。 3月16日,一起“云”游万松书院,听一听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科举文化大观彩塑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缩影,演绎着古代考生从十年寒窗、艰难赶考、金榜题名、名落孙山等等悲喜故事。分享两则大家比较熟悉的励志故事,他们是独善其身的寒门学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在金榜题名后,心怀苍生,兼济天下,造福地方百姓。他们是谁呢? 是程门立雪的杨时。他为了请教程颐学问,不惜在雪地里站了一下午,即使被风雪淹没半个身躯也毫无怨言。后来他成了地方官吏也时刻不忘为民请命,更是敢于对抗奸臣蔡京,赈济灾民。 是划粥断齑的范仲淹。他因为家境清贫,每天将粥冻住后划为四份,一天只吃两餐,他自觉苦学,接受别人的善意却不接受别人的施舍。他在杭州为官时刚好赶上江浙大饥荒,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把损失降到最小,帮助杭州人民平安地度过了这场灾难。 在细细雕琢的人物下,你们感受到了古人做学问的用功和刻苦了吗?你还知道哪些科举有关的励志故事呢?待疫情结束,去万松书院明道堂近距离细赏中国科举文化大观立体彩塑,雕塑师精湛的雕刻技艺、惟妙惟肖的人物表情会让你赞叹不已。从寒窗苦读到科场风云,再到临轩唱名、荣归故里,情节起伏,一定让你不虚此行。 我们不是杨时与范公。但疫情期间,我们可以做的是坚守岗位,让市民游客通过“云游”的方式,感受万松书院的历史之韵、春景之美,共克时艰、迎接胜利的曙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