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小小一片金叶子藏了不少当年的“秘密” |
|
|
|
今天是2月27日,杭州西湖博物馆带来了一级文物,可能有些市民已经见过它的真容了,它就是南宋“陈二郎”金叶子。 据史书记载,金叶子又称叶子金。 金叶子用纯金制成,薄如纸,型似书页,上面铃有文字,与金铤、金牌上的铭文如出一辙,本馆馆藏金叶子重37.7克,近40克。 尺寸:通长10.2厘米,通宽4.1厘米,重37.7克 铭文:铁线巷陈二郎十分金 别小看这一片叶子,它的面值还是很大的。 与金铤重量相同,合黄金一两,可以兑换铜钱35千文,面值较大。金叶子和金铤、金锭一样,是南宋黄金货币家族中的一员。 前面说道金叶子上有铭文,这上面说了什么呢? 金叶子的铭文戳打的很有规律,四角对称分别印上地名 “铁线巷”,显示铸造该金叶子的金银铺所在的方位。 “铁线巷”为南宋时京城临安的街名,位于现在杭州的邮电路附近。 据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记载:“今铁线巷一带就是修文坊所在地。铁线巷之名始于南宋,可能和坊内还设有监管军火生产的机构一一军器监有关”。 中间戳打“陈二郎”,为金银铺主或金银匠名。当时京城临安有一百多家金银铺,彼此间都有竞争,标明店铺名、工匠名、成色、店铺方位,不仅可以提高金银铺的信誉,显示其成色的可靠性,而且可以彰显店名、扩大知名度,其有一定的广告效应。 “十分金”是对金叶子成色的鉴定,标明黄金含量。 它为什么会诞生呢? 金叶子的出现是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铜钱经常出现“钱荒”,客观上需要一种大面值、便于携带、易于分割,从而弥补金银铤(牌)缺陷的货币,金叶子便应运而生。 金叶子上残留有剪切痕迹,便是分割交易的明证。 金叶子消除了南宋时期黄金“不适小用”的缺陷,使黄金的流通手段职能拥有极大灵活性和适应性,黄金的货币性也获得更进一步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