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无障碍

提升整治后的乾龙路多了几分人文气息


发布时间: 2020- 12- 21 16: 47 访问次数: 来源: 名胜区城市管理保障中心


    杭城的深秋初冬,是属于红枫的季节。观赏红枫的好去处,九溪景区在杭州市民心里一向占有重要地位。乾龙路作为连接九溪景区和杨梅岭村的主干道,也是杭州知名的徒步赏枫路线。5月起,乾龙路因道路整治提升工程封闭数月,现已重新开放。

    整改后的乾龙路,针对原有的石板松散破损、道路翻浆等问题进行了整体挖除再翻建,提升徒步和行车体验;针对原有的道路积水问题,在山水较大处、景点出入口、路面低洼积水处新建双箅雨水口以及横穿管,保障了市民游客出行安全;针对原有的破损断裂井盖众多,管线交错不美观等问题进行了优化,更新井盖,改造管线并“藏”于花箱之下,别具心意。

    12月21日,小编来到全新亮相的乾龙路,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惊喜。乾龙路的改造提升在整改道路病害的基础上,还融入了文化元素。从九溪烟树至杨梅岭村,1.3公里的青石板道路上,每隔100米左右铺设一块文化道板,共计九块,数量与“九”溪相呼应。每块道板都与乾龙路的沿线景点或历史典故相呼应,向市民和游客讲述了独特的背后故事。


乾龙路和乾隆有关系吗?

    从九溪沿着青石板路一直往杨梅岭方向走,路过九溪烟树不久,便能看到第一块文化道板。这块“乾龙路”命名的文化道板,记录了乾龙路撞名“乾隆”的历史渊源。据记载,乾隆帝在位的60年间,六次南巡,四次亲临龙井,寻山问水,观茶作歌,御题“龙井八景”。期间,也曾圣驾巡幸乾龙路,游理安寺。后人为记住这历史典故,故将村道命名为“乾龙路”。人们口中相传的乾隆巡幸乾龙路时的场景在文化道板中得以重现。道板上的画面也向游人展现了乾龙路周边溪流淙然,山势回合,林木葱郁的景致。


理安寺有位伏虎禅师?

    再往前挪步,绿树浓阴之中掩隐着一座特别的寺庙——位于理安山麓的“理安寺”。理安寺为五代时期吴越王为伏虎禅师所建,寺内有著名的与“虎跑泉”齐名的“法雨泉”。与此景点相呼应的,设计有“伏虎禅师”、“理安寺”、“法雨泉”三块文化道板。坐于猛虎身上的伏虎禅师,“碧螺澄法雨,绿树荫清泉”的法雨泉,“越岭当孤寺,江声入万山”的理安寺呈现于文化道板之上,古寺幽幽,泉水叮咚,别有禅趣。


杨梅岭真的有杨梅?

    乾龙路是杨梅岭村的村道,九块道板中,有一块以“杨梅岭”命名。画中有杨梅树和苏轼的一首诗《答参寥惠杨梅》。难道,杨梅岭真的有杨梅?如今,人们只知杨梅岭盛产西湖龙井茶,殊不知,这地名确有其渊源。在淳佑《临安志》卷九杨梅坞《古迹事实》中记载:“石坞内有一老妪姓金,其家杨梅甚盛,俗称杨梅坞,所谓金婆杨梅是也。”旧时杨梅岭确实盛产杨梅,杨梅岭就得名于岭下的“杨梅坞”。后因历次战乱,杨梅果树毁于一旦。

    近年,杨梅岭村重新开发了杨梅果园,栽种杨梅树1200多棵,让杨梅岭村重新有了“杨梅味”。道板重现了旧时杨梅岭上的杨梅树郁郁葱葱,一颗颗红色的果子挂满枝头,孩子在采摘果实的美好场景。

    除此之外,文化道板系列还融入“水杉”、“象鼻峰”、“茶园”等与乾龙路息息相关的地域特色元素,和苏轼、俞樾等文人墨客的诗词元素,以及周边“九溪十八涧”等景点元素

    栩栩如生的文化道板,掩映融合于道路之间,“锦上添花”却又不“喧宾夺主”,为风景如画的乾龙路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

    西湖景区在不断改善市民出行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凸显地方人文景观,以道板为载体,传播经典故事,彰显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主办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浙ICP备2023025396号-1
技术支持:杭州瑞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证编号: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2497
网站标识码 3301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