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里的“小不点”——小䴙䴘 |
|
|
|
孵卵 幼鸟 “小鸭子,小鸭子” 7月23日,西湖边一个小男孩看到湖里有两只像小鸭子一样可爱的水鸟后兴奋地喊到,一旁的父母也附声,“好可爱的小鸭子”。 误把小䴙䴘当成小鸭子的游客很多。小䴙䴘,俗称小水鸭、水葫芦,体小,脚趾两侧具瓣蹼,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江河、水库、沼泽地等水域,以小鱼、虾、昆虫等为食物。擅游泳和潜水,不擅飞翔。 小䴙䴘在西湖为留鸟,一年四季均可见。每年的三——七月份为小䴙䴘的繁殖期,雌雄共同完成筑巢、孵化、育雏的繁殖任务。 瞧,一对小䴙䴘夫妇正在悉心地照顾刚刚出生的宝宝们,鸟妈趴在窝里,幼鸟则躲在鸟妈羽下,探出头来等待爸爸归来。一会儿鸟爸叼着鱼儿回来了,鸟宝宝们立即都张着嘴巴伸出了头。“都有,都有”鸟爸对鸟宝宝说,此时鸟妈接过食物啄碎了喂给它们。笔者数了下,这窝鸟宝宝共有4只。 幼鸟出生后生长很快,在接下来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可以长成和它们的父母差不多了,到了年底就无法分清它们了。 科普链接:小䴙䴘,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䴙䴘目䴙䴘科鸟类,俗称小水鸭、水葫芦,体小,脚趾两侧具瓣蹼,上体黑褐而有光泽,眼先、颊、颏和上喉均黑色,下喉、耳区和颈棕栗色,上胸黑褐色,羽端苍白色,下胸和腹部银白色,尾短,呈棕、褐、白等色相间。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江河、水库、沼泽地等水域,以小鱼、虾、昆虫等为食物。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擅游泳和潜水,不擅飞翔。繁殖时期小䴙䴘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叫声,并占据一定范围的领域。筑巢于芦苇丛间或漂浮水面上,产卵约3~8枚,孵化期约21天。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 小䴙䴘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