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美馆带你近距离体验杭罗织造技艺 |
|
|
|
11月24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志愿者们有幸近距离体验了杭州本土的另一大“世遗”瑰宝——杭罗织造技艺,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官兴老师的带领下感受杭罗独有的魅力。 在志愿者的自发组织下,一行11人来到了杭罗的传承基地——杭州福兴丝绸厂。大家兴奋地走进厂区,被早早在那里等候的邵大师和夫人的热情深深感染。 大师满怀着自豪的心情向我们介绍了杭罗的历史,然后亲自带领并向我们讲解杭罗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只只的大水缸。这就是著名的杭罗“水织法”,蚕丝在织造前浸泡在祖传秘制脱胶水中,彻底脱掉蚕胶,这样处理过的蚕丝更加稠密、光滑、均匀,这也是杭罗高品质的一大原因。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台看似十分老旧的机器。邵老师满怀深情地告诉我们:“这可是我祖辈留下来的机器啊”。话音刚落,邵老师立马为我们演示如何操作、使用机器。动作行云流水、无比娴熟,50多年的功力尽在其中。 随后是翻丝,随着机器的快速转动,只见邵老师不慌不忙,用他精湛的接丝技艺将一根根断丝接上。而在边上的我们,还在一愣一愣地找,那细如发丝般的断丝呢! 邵老师全程谈笑风生,讲解清晰仔细,还时不时为我们亲自演示,令我们感受到匠人的匠心所在。 随着参观的进行,我们还看到了2台清末的手拉机以及真正用杭罗做出来的中式服装。服装摸起来有种凉凉的、滑滑的,如肌肤般细腻的感觉,大伙儿频频点头,都说“噢,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丝绸的感觉啊”。 让大家惊讶的是,之前看到织好的杭罗比较硬挺,和现在成品的柔滑触感截然不同。这时,邵夫人为大家解惑,刚织好的胚布需要炼染才会顺滑。成品杭罗手感清凉爽滑,轻薄而不透。 接下来,邵老师为志愿者们现场演示他几十年练就的接丝技艺,纤细的断丝重新连接后,肉眼几乎看不出接痕。在成衣展示区,邵老师则随手打了个纽扣结,这些对他而言不过是基本功。包括厂内的机器都是邵老师亲自维护,光听声音就知道哪个螺帽该拧了。 罗因产于杭州而名杭罗,邵老师多次强调“离开杭州就不是杭罗了”。他将继续扎根杭州、精研技术、开发产品,让千年杭罗走入平常百姓家。 在参观学习之后,志愿者们也会将杭罗之美、工艺之美、文化之美传递给更多的朋友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