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故事之忽地笑——秋来涣涧笑满川 |
|
|
|
8月20日,正值石蒜的盛花期,各种品种的石蒜花争相开放,颜色绚烂。杭州植物园盛开的石蒜家族中又有一名“新成员”闪亮登场。花瓣金黄,皱褶反卷,花蕊修长,向上弯曲,乍一看这不就是最常见的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 Traub么?然其非也,它正是本次要隆重介绍的一种石蒜——“忽地笑”Lycoris aurea (L’Her.) Herb.。 “忽地笑”此名出自明代周文华所著的《汝南圃史》,原文为“别有一种名忽地笑,叶如萱,深青色,与金灯别,其花浅黄似金萱而不香,亦花叶不相见。”石蒜属植物古时被称为金灯花,早在南朝和唐朝的诗句中就有出现。宋代陈景沂的《全芳备祖》、张翊的《花经》和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中也有提到,而苏颂的《图经本草》则第一次出现了石蒜的名称。宋朝时,石蒜虽被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低,且仍被金灯等名称代替,直到明代才使用“石蒜”的名称。上文对忽地笑的描述应解释为:另有一种石蒜名叫“忽地笑”,叶形像萱草,叶色深绿,和其他的石蒜有所区别,花浅金黄色与萱草相似但没香味,而且其具备石蒜属花叶不相见的特性。这说明了《汝南圃史》里所提及的应是忽地笑,且有别于其它品种,推测文中的“与金灯别”应是指与开黄花的中国石蒜有区别。 另外“忽地笑”这个名字时常令人们疑惑不解。这种花难道真的会笑?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最合理的两句解释:“蟹爪丝瓣竞缠绕,彩团绣球韵独稀。终日缄口暗蓄势,秋来涣涧笑满川。”前句描述了忽地笑花朵的姿态,后句说明了忽地笑是一种习性非常奇特的植物。每逢初夏,其原本繁茂的丛丛碧叶会毫无声息地凋零、消失。初夏开始的这段休眠期更使忽地笑休养生息,蓄势待发。立秋后,其花葶忽然间拔地而起,绽放出风韵独具、金色灿烂的花朵,给人以忽然而来的愉悦和惊喜,其名也因此而得。 忽地笑,中药名为“铁色箭”,出自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原文在石蒜条云:“一种叶如大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管花黄白色者,谓之铁色箭,功与此(石蒜)同。二物并抽茎开花,后乃生叶,叶花不相见,与金灯同。”文中对铁色箭的描述,基本能确定此药材为石蒜科植物忽地笑的鳞茎。但是原文中“四五月抽茎”的描述并不准确,照古人按农历的历法推算四五月应是忽地笑叶片凋零的时候,也不是抽出花葶的时候。而且其它石蒜属的品种也不会在初夏萌叶,可能古代的气候与现代有差别,古人对植物物候期描述的不规范,导致跟现代所确定的萌芽期有一定的差异。 忽地笑具毒性,药性寒、药味辛、甘。一般于秋季将鳞茎挖出,选大者洗净,鲜用或晒干入药,具有润肺止咳;解毒消肿的功效,多为外用。现代医学中忽地笑的鳞茎含有:石蒜碱(lycorine),石蒜伦碱(lycre-nine),雪花莲胺碱(galanthamine),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石蒜碱(homo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石蒜胺碱(lyco-ramine)。 茎含有雪花莲胺碱,石蒜胺碱等化学成分。所含伪石蒜碱有抗癌和抗病毒的作用;石蒜伦碱有兴奋子宫和小肠平滑肌的作用;雪花莲胺碱有抗胆碱酯酶和某些镇痛的作用;本品还有一定的催吐和祛痰作用。另外本种的鳞茎是提取加兰他敏(雪花莲胺碱)的良好原料,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疾病的药物。 朋友们如果对“忽地笑”这种颇具传奇和文化色彩的花卉感兴趣,不妨趁着石蒜的盛花期来杭州植物园找找他们。感受它们忽然拔地而起的花朵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气氛和盛开时独具风韵的别致姿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