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玉覆面”正在西博馆展出 |
|
|
|
荆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全国发现的唯一一例整玉雕琢的玉覆面,跨域近一千公里,正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展出。 自11月15日“玉魂国魄——荆州楚国陵园和贵族墓出土玉器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展以来,众多爱玉之士前来观展,尤其是这独一无二的神秘“玉覆面”,它的亮相,令人大饱眼福。 两千多年前,在楚国都城纪南城北郊的秦家山脚,一场葬礼正在进行。 楚人忍着悲伤,将一位贵族女性抬进了棺材,轻轻为她合上眼睑,罩上了一块四方丝巾,上面缝缀着雕刻有男性面容的玉覆面。 下葬时,用小玉片缝缀在丝织品上,覆盖人脸五官,保护尸体,这是流行于中原的玉覆面,也是从中原出嫁到楚国的她,最后的心愿。于是,楚地工匠特意参照中原习俗,为她用整玉雕琢了这具丧葬面具。 楚人成全了她对家乡的怀念,也成就了一件绝无仅有的玉器——0.23厘米的薄片,瓜子型的脸庞,眼睛、鼻孔、嘴巴处皆为镂空,细腻地阴刻着头发、眉毛、胡须。陪同它一起来的,还有许多曾在楚国王陵及贵族墓葬中,守护主人身躯的精美玉器。 展品介绍: 玉覆面: 秦家山M2:40; 高20、宽13.9、厚0.23厘米; 战国中期后段。 玉覆面又称玉面罩,用一整块大玉片制作,刻有毛发和五官,周边有小孔以供缝缀之用。其完整的形态,是把它缝在一块方形的丝巾上,再在丝巾的四角分别系上一件小玉佩,入殓时覆盖在死者的面部。 玉覆面原本是周人富于特色的丧葬玉器,其主要特点是在丝质的瞑目上缝缀若干小玉片,组成人脸的形状。秦家山式的玉覆面和中原式的玉覆面在葬俗上显然存在着渊源关系。但秦家山式的玉覆面与中原式的玉覆面差别太大,应是楚国玉工参照中原式的玉覆面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形式,以满足少数人的需要。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3月1日 展览地点:杭州西湖博物馆(南山路89号)地上一层展厅 服务台咨询电话:0571-87882279 公交线路:公交4路、12路、38路、42路、102路、25路、108路、117路、133路、游2,钱王祠下车即可
|
|